这次回哈尔滨在内地机场转机的时候买了本正常大小的非精装书,48块。忽然想起来几年前一本书也不过二三十块,于是又随手看了几本的标价,价格都是四五十的样子。价格提高当然应该考虑通胀、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我却觉得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本人上大学以后基本就不在内地买书了,但是高中的时候一直用当当网买,便宜方便,还可以货到付款。(没有软广告的意思)。当时实体书店就已经开始在溺水前挣扎残喘。现在实体书店已经渐渐成为我忽然文艺气息爆发时的去处,但是这样的日子其实并不会多。
书本的利润在互联网大潮下越来越低。网上折扣层出不穷,各个网站竞争激烈,书商们的利润被进一步压榨。为了“维持生计”,书商们纷纷提高书价来“方便”电商们打折。于是进入了“为了打八折先提价25%”的数字游戏,然而所有人依然对此孜孜不倦。
其实书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为主体的商品,很难做出假货。但是到了很多其他商品,比如化妆品等,更多的就是假冒伪劣。这样不仅增加了客户的选择成本,国民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马云说支付宝建立了一个信任机制。我不否认它对中国社会信任制度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个信任,其实更多的是对支付宝平台本身的信任而不是对其他人的信任。我们还是担心买假货,而这个担心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以化妆品为例,商家面临两个选择:降低物价和特殊化商品。然而降低物价注定是场残酷的血战。一家正品如何跟人家假冒伪劣的拼价格,于是,假货还是真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二个选择就是特殊化商品。比如产生品牌效应,有了品牌起码意味着质量有了保证。
于是,在我面前的就有了两个问题:低价可能买假货还是高价买好货。现在的我或许比哈姆雷特还要纠结。
201602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