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引起唏嘘一片。诗,居然还列位在远方的前面,可见它的美态。酷暑严寒,当工作和生活在被汗水浸透的额头和背脊下支撑着,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容易。
如何不让天气和环境影响状态,心境就很重要。从读诗中,练就一份诗化的心象,将苦难淡化,将烦扰减低,或者还能多得一点审美情趣,便如福祉了。
在今天,诗仿佛是一个高雅却遥远的词。很少有人会和你谈起诗,哪怕你也曾被诗点亮过,但你也不会轻易与人谈起。也许是担心被人笑酸腐,划入文艺青年的范围,久而久之,连你也忘了自己还有欣赏诗的时间和能力。我们总是轻易地放弃生活中简单而美丽的适宜,甘愿随波逐流进喧嚣。需知,人类传承至今,除了货币的流通构筑起了市场,还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构建起的桥梁。
所以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用诗的优美与绮丽度化烈日寒风,为自己降温或取暖,并探讨一下诗到底美在哪里?
区区将用五个章节来进行这个话题,物象与心境、押韵的妙处、情感与故事、主题与禅理和无处不在的诗来为每一天的生活点一点水花,多一些热情。
1. 物象与心境
诗人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不尽的想象力,用文字将自己看到的、想要表达的感觉填实出来。如白纸上作画,寥寥几笔打造出一个境象。刚开始,好像在做加法,高手却再做减法。这么说太抽象,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这幅画,乍看湖上泛舟,既没有人,也没有明显特征,不知是在西湖还是鄱阳湖?然而在诗人眼里,却能将情融进墨、将意凝于笔,于是字字生花。
所以,韦庄会写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惬意与悠然。
而李白却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不舍与情深。
也许在李清照的笔下就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然后就载不动许多愁了。
一件事物,百人看过,便有百种心思,萌生的情意更是万别千差。
再看一幅画,花团锦族,蝴蝶流连,有山石布设,亦有有人观赏。好不热闹,感觉真有许多值得描绘的,然而高明的诗人并不执着于眼前。
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那是将种种美景,一笔淋漓进畅快与纵意中。
而汤显祖却用五音软语的委婉,款款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无细绘,却处处是景,留白了许多给想象的空间。
更高明的,还有清朝的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真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那是连景都没有了,只剩下情了,何等荡气回肠的情。
如此相对,你会发现,细化与模糊,简直就像诗人的PS工具,完全掌控在字里行间,仅用文字打造出帧帧效果。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几段由诗人的妙笔描绘的情境,从而了解几个基本的修辞手法。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是李贺为苏小小写的,苏小小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区区这边就不多提了。这句诗犹如整篇的点睛之笔,却用物象诉说着人世间的负心薄幸,这就是拟人与比喻了。如‘无物结同心’,因此来比人心善变;而烟花,当然不能剪,所以指的是美好的事物,大体便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感叹,却在作者笔下诗化得那么空灵与清澈。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晏几道的佳句,可说布设的绮丽又精致。对偶与拟人的手法,字字彰显,当然还有省略。舞娘的婀娜似柳枝,歌女的音流如沾了桃花的风,这样字字珠玑的美,实在教人不胜微醉。
‘槿花悄落云衫裙,’虽是出自佚名之手,确是我十分喜欢的一句。如字面意思,就好比一个摄影高手用镜头捕捉最美的一瞬。树上的娇花,悄然落在女子柔净的裙摆上,一个悄字,回味无穷,女子是睡着了还是忽略心思在别的事情上,就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云淡风轻的一笔,甚至不是正面,却惊艳得让人念念不忘。
感谢各位同好们的阅读与点赞,也欢迎大家继续期待下一辑,《诗到底美在哪里?之二:押韵的妙处》
P.S:若说风骨难绘,笔落已收放自如、融会贯通到有谪仙之姿,不得不提诗仙李白的作品。诗仙爱酒,世人皆知。除了‘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风雅与想象,我最喜欢的当属下面这首: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那是把一个‘酒’字发挥到了极致,读罢全篇,仿佛饮了一杯好酒,孤傲、纵性、畅快、放肆,一开篇便用天地拟人,器宇轩昂、豪迈盖天,又携一股文人的潇洒与隽逸,真正风流极致。这种诗人本性的飞扬与疏狂,流露在作品中,竟神奇地带动读者的心境,心生豪勇,与之在干三百杯又何妨?
如此的强烈的渲染力在时间中延绵,即使在几个世纪后的现代,我们依然能被打动与感召,这不是文字的魅力,又是什么呢?
2. 押韵的妙处
韵脚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东西,除了能使诗歌更工整,在朗读上也能使整体提高余韵回味。这在很多诗中都非常普遍,对作者用词的考量与编排也是一种挑战。比如下面这首:
再见 春天被目光吹开的领口(KOU)
再见 秋天随你去远方的理由(YOU)
再见 七岁时痴痴仰望的星空(KONG)
再见 十七岁匆匆写下的忧愁(CHOU)
再见 凡星夜相许以身的少年(NIAN)
再见 清晨时深深凝望的双眼(YAN)
再见 背包里厚厚的诗和书签(QIAN)
再见 我曾随他跳舞的琴弦(XIAN)
再见 来过的去过的 前生的来世的缘(YUAN)
再见 聚过的散过的 成长的纪念(NIAN)
这首写成长过程中的忧伤与美好,在押韵句尾的配合下,不仅将青春的纯粹与明净倾洒花间,更在阅读上朗朗上口,将整首诗的美感更立体地衬托出来,淡见功底,又非常得有心思。
当然,押韵在诗歌中的笔笔体现,不光在中文诗,在英文诗,甚至其他语言的诗体中也娓娓相称。
我们来看两组例子: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
这首传唱已久的《Rose》,在一开始,便以两组整齐而华丽的押韵将每一句都立意得落落有致,且不说字里行间的深意,光押韵下用词的精准,已叫人赞叹,(reed, bleed, need, seed) 这样的词尾,可说无可替代,将原来押韵的点缀自然而然地融入进一体,不着半点刻意的痕迹,堪称大笔之作。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
我曾和我的挚爱相遇在莎园中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
她踏著雪白的纤纤玉足,轻轻走过莎园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fes grow on the tree
她要我简单的追求真爱,就像大树长出树叶一般自然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did not agree
但我是那么的年轻愚笨,从来没有听从过她的心声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我曾和我的挚爱并肩伫立在河畔的旷野上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
她把她嫩白的小手,搭在我那微微倾斜的肩膀上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
她要我简单的去生活,就像那生长在河畔的韧草一般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
但我是那么的年轻愚笨, 现在唯有泪水涟涟,感怀满襟
这首根据叶芝的同名诗《SALLY GARDEN》改编而成的歌,在曲风上与诗一样呈现舒曼柔缓的质感。在工整上同样以词尾押韵的手法完善其形式,但他只选用了两句两句押韵的规则,使诗句如清风拂面、花香扑鼻一样散漫在周身,未落丝毫刻意。
因为诗风的不同,很多诗人都喜欢用韵脚来分段,体现诗句句递进的丰富层次。诗的启蒙阶段,会对平仄押韵有很大的讲究与专注,因为它很容易使诗篇显得整齐有段,并在朗诵上达到理想的顺畅。但诗后期,当诗人对诗篇的要求以提升到风骨的境界,便渐渐不再拘泥于规则,而是以意境与情感深入人心。
同样的,因为押韵无以伦比的魅力,对不同语言的诗篇,进行翻译中,对文字与翻译的功力,以及上下文语境的融洽,就是一种很高的挑战。所以有时我们在读国外诗歌的时候,不明其语境,会觉得有些怪诞与离奇,或者意味平平,就是其关键了,因为翻译官很难在找到相对词意的同时,又梳理成新的押韵规则。
所以对诗歌阅读有高要求的童鞋,可以尝试阅读原文。
感谢各位同好们的阅读与点赞,也欢迎大家继续期待下一辑,《诗到底美在哪里?之三:情感与故事》
P.S:词曲兼擅的李叔同,曾经在风雨飘零的民国动乱年间,写过一首这样的诗,用中国古画般的意境去渲染别离的伤感:
长亭外,古道边(BIAN),
芳草碧连天(TIAN)
晚风拂柳笛声残(CHAN),
夕阳山外山(SHAN)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HUAN),来时莫徘徊(HUAI)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HUAN),今宵别梦寒(HAN)
虽然韵脚并不算工整,但仍凭借长短句的呼应,将生离死别的忧伤娓娓道尽,哀愁如烟如雾般弥漫开来,随歌声缭绕。
3. 情感与故事
欣赏诗歌和欣赏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不能光推敲琢磨文字,诗人更擅长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故事隐藏在文字游戏背后,等待细心的读者去发现。所以诗歌其实也是有丰富内容的,它可以仅描述一段感情一缕心绪,也可以完整地在讲一个故事。
有一首现代诗中的翘楚,从诗名到全文就在描述离别的伤感与悲伤,它就是新月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1]
独特的首尾呼应结构,让读者跟作者一起在虚实中游离,轻盈地伤感,隽长的留恋,弥漫在过往的帧帧美好中,衍化成不禁的无奈与哀愁。
虽然他的主题很明确,别离之愁,但用词用情却如此细腻具化,让作者在文字的阅读间就能感受与体会到这真挚的情谊,身入其境,流露出于作者一样的叹挽。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他只描写了一种感情,却用各种字词构成一幅幅画面,去形容去丰富这种感情。
而另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我们也来品味一下:
《悔过诗》
北方风雪下 绿林白 树摇动
写诗的少年 期望红 无奈穷
身边的女孩 拿麦皮 来做餸
素餐也感动
他喜欢竞逐 大时代 豆芽梦
他丢低女孩 前路蒙 长路冻
那天风雪中红起眼睛的欢送
衣香鬓影 十里歌声
一开眼界 陶醉华丽丰盛
口袋太浅 要栖息旅馆都不够
只有去露宿观星
连伴侣编织布衫都要典卖
深信终于有天令文字有声
水仙开过后 用文字 做场梦
他几经困难 城内人 才动容
诗中的女孩 曾为谁 捱病痛
得到歌颂
他穿街过巷 大人物 受传颂
轻轻一句身价有千金重
无奈句句伏线笔触都有隐隐痛
凭伴侣编织布衫一再感动
想到当初与她没绵衲过冬
北方的八月 木棉树 没摇动
归家的少年 人越红 情越浓
刻苦的女孩 垂下头 从病痛
漂进黑洞
青春的故事 是残酷 是沉重
天真想法不免有些激进
游荡到八月里唿吸竟会这麽冻
浮华在大气内相送
其实在百字间,能将一个故事讲述得如此完整,是需要十分的功力的,所以对这位文字大家的赞佩,我一直发乎景仰。情景交融、详略有致,全文除了诗名,没有一个悔字,却字字是泪,隐隐有痛,让人为之一叹再叹。
而最精绝的莫过于那句:水仙开过后 用文字 做场梦。
哪一首诗,不是用文字编织的一场梦呢?
你看,所以有时用诗歌在讲的那个故事,到头来也只是凭吊心中的那段意难平,罢了。
就像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发乎‘半缘修道半缘君’。
而多年后的另一个诗人,用尽管不同的语言与文字,写出了异曲同工的感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情感与故事,作为诗歌的轴心,将所有围绕其的文字带动起来,更形象与生动地延展开来,让诗歌有血有肉。
作为切入口,你可以选择一份情感去描述,也可以选择一个故事去讲释。
最后我要介绍一首特立新颖的诗,自然他也有情有故事,但他却将这些都隐藏在文字中,藏得很深很深。或者说他没有像前面两首诗一样正面去描写,而是选择了隐喻。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
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 只到一到理塘就回
熟知仓央嘉措的童鞋,看到这一首诗,就明白我要说的,隐藏在诗中的故事是什么了。
传说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前最后一首诗,为什么要去理塘,是因为他心爱的恋人故乡就在理塘。而作为传奇,人们最后也是在理塘地区,找到了他的转世灵童,七世达赖。也许,他最终如愿他的梦,因此让这首诗灵验。
讲这些,是想说,作诗当然需要文学功底,逐字推敲,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有真情实意的骨干铺垫,有情有故事,才能让一首诗真正地精彩起来。
再次感谢各位同好们的阅读与点赞,也欢迎大家继续期待下一辑,《诗到底美在哪里?之四:主题与禅理》
4. 主题与禅理
一首诗,可以由华丽的辞藻堆砌,可以由朴实的言语铺垫,可以在押韵上花心思,可以用故事将感情细化,吸引读者。但是如果他没有一个正面或明确的主题,那么它还是只能停留在文字游戏的层面上,不能称为文学作品。
之所以有那么多优秀的诗歌,从古传诵至今,不仅是因为其优美的意境,细腻的情怀,还有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文学艺术作品皆是如此,所以,作诗一直都不是一件随性的事,而是一件优雅的事。
苏轼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其精湛的文学底蕴与功力固然叫人赞叹,但他自身的心性素养更加令人敬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实属其代表,句句是景,却是一一以心境参照。一处一地,不同的心面对,风光也大不相同,于是笔笔落生繁花。
细品,吟啸、徐行、胜、任、却相迎,还有最后那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何等优雅高贵的生活态度,人生际遇兴许忽高忽低,然而不输气势。
那是历经风雨后的豁达,是遭逢惊变后的释怀,是几转波折后的参透,于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不过一瞬,来路和归途是什么,其实都不重要,作者已领悟到了平静中久长的安定,和恍然的欣喜。
清明以志,平泊于心,安乐是福,做到真正的宠辱不惊。
这样一首心性得悟的诗,美的已经不是画面,不是情感,不是文字,不是韵律,而是一种参悟人生的境界,澄澈而安宁。
同样境界的还有杨慎的《临江仙》,比之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更多了一份豪勇与沧桑,是英雄意气下的落寞与无奈,半生沉浮后的感慨和叹泣。这可能和杨慎的人生经历有关,少年得志,身居庙堂,委怀重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时势造英雄,然而当时过境迁,又有多少历史人物得以善终?!应了那句,自古将相与红颜,人间难得见白头的萧索。
功名竞逐、尔虞我诈,却抵不过最后的厌倦与释然,才顿悟:权利、金钱、荣誉、世间又有哪一样不能放低?
其实这首诗也算是一首鉴史怀古题材的代表作,但妙就妙在作者一个史例都没有提,连辛弃疾都会在诗中暗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史例,可见这全文82个字,是字字提炼出的精粹。
而禅理,中国古代诗词中本来就有禅诗这一大类。比如最有名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古代文人墨客喜阅佛理,能擅参禅,基本是一个匡提科教,所以诗词中隐现禅意,可说非常普遍。
这里我们找了一首并不声名大噪的《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李密庵的文采信许比不上文豪的风貌与神韵,但却以朴实的田园风,讲透一个‘半’字的魅力,一种中庸的人生哲学。
它没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却懂未满的平实。用现代的话来说,凡事不能太过,要给别人和自己都留有余地。别看他简单,做到却很难,用兵法来讲,就一个词,叫围师必缺。
看过武侠小说的同学,不妨回忆一下,张无忌是怎么练成乾坤大挪移的。日盈昃,月满亏蚀,天地尚无完体,又怎可人心不足,贪多务得?张无忌一开始便只想着受用一朝、一朝便宜,根本未存求全之心,正是事事不为己甚,适可而止、知足不辱,才不会计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像完美本来就是一种缺陷,面面俱到只会让人顾此失彼,与其若此,不如一开始便安于其半,虽没有‘尽欢’的酣畅淋漓,却有一种知足的平衡,实为大智慧。
再次感谢各位同好们的阅读与点赞,也欢迎大家继续期待下一辑,《诗到底美在哪里?之五:无处不在的诗》
P.S:写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吴若权,像一个老练的摄影师,非常擅于切近拉远画面,让诗变得像流动的画面一样,令人身临其境。然而他曾经写过一句很美的话:
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
择善固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这不仅是一种现世的抉择,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追星的过程中,也许最终与我们想象的目的地仍然相距千里,却让我们更靠近光明。
很多人拿它来形容感情,遇见就算没有被祝福,也不会是一个错误。
放在这里,是想做一个有心的比较,相对古代,现代文人的价值观体现在诗中,已变得非常理性,更适度,温润如玉。
5、无处不在的诗
尽管在这个时代,我们都觉得诗歌似乎离我们远去,毕竟我们很少会去用诗歌抒发感情,因为更直观的工具的出现,比如表情包等。而优秀的诗歌作品也少有涌现,但其实我们都不能否认内心一直留存着的诗意的情怀。
上一集,区区有讲到杨慎的《临江仙》,而几百年后,现代的两个人看到这首词,一个当即拍案选用它作了一首歌叫《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字没改,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为一代经典。而另一个为金庸的电影版《笑傲江湖》写下了一首自创却引为共鸣的插曲《沧海一声笑》: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在我看来,黄霑虽有向经典致敬的隐意,但‘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却出落得潇洒与快意。杨慎写的是真实的朝堂天下,而黄霑喻意的是虚幻的侠客江湖,故此词意中更添一份现代人心中游侠的痞气,却是相得益彰了。
这里不得不提参禅甚深的林夕,用半悟半惑的迷醉,写下了一首令人痴迷的《难念的经》: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晌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能将世间的贪嗔痴怨,用这样绝美的字符标注出来,文学功底与禅理参悟,融汇到了贯通的境界。舍不得、躲不开、找不到、参不透,哪一句不是芸芸众生的苦叹?偏带着一种徘徊尘世与神域的游离,以一种冷艳哀婉的姿态,去笑繁尘那欲念的花开出的朵朵潋滟。
这样的作品去衬金庸的《天龙八部》,交相辉映得让人炫目。须知天龙八部的取名,本身就是一个佛典的比喻。
于是这首作品就像敦煌中的‘飞天’,有一种静而不止的美,留俗世的美艳动人,又含化仙将去的脱俗,一眼是笑、是爱、是怕、是责、是怪、是悔,可是若非这爱恨歌哭,又怎尽那人世繁华呢?于是痴痴掩笑而过。
黄霑和林夕,都属成名已久的精湛大家,新生一代的文化人中,优秀的诗作虽不多,却也偶尔隐现。郭敬明的诗,真的不若他的小说和散文,但有一首却颇有味道:
风吹雨成花
时间追不上白马
你年少掌心的梦话
依然紧握着吗
云翻涌成夏
眼泪被岁月蒸发
这条路上的你我她
有谁迷路了吗
在这个奢靡却唯美的小时代里,这首词就像对那疯狂痴迷岁月的困惑与探问,最终在歌声中有了答案: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于是即使结局仓促如此,我们也不悔。因为有过那些人、那些事,相视微笑过,终不负如诗岁月、青春美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永远有诗人用不一样的手法与角度去悼念回忆中的过往,有一首,虽为上作却鲜有人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People laugh and people cry
Some give up some always try
Some say hi while some say bye
Some will forget you but never will I
这首叫《Drama Day》的诗歌,是北大的学生为北大音乐电影《离骚》所作的,写的是毕业季的心情。
我特别中意当中的那句:
Someday the words just can not say out all of the reasons
Someday my face changes so do seasons
Find out who you are and don't be afraid of it
像其字面意思,当你我的容貌在四季轮回中沧桑,但愿我们还能有勇气,找到我们自己最初的模样和理想的方向。
一如诗歌,也许它的美丽与哀愁中隐约藏着我们年少稚气的脸和青春飞扬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