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旅游,虽然团队成员都是中国人,在团队活动之外,我依然有强烈的陌生感。很多当地人都不说英语,我本身的英语口语也不流利,交流比较困难。记得在莫斯科火车站的一家咖啡馆里,我很想将买到的三明治换成巧克力面包,我用英语连比带划的将意图告诉说英语的服务生,可是过了一会儿,他端上来的却是三明治外加两个巧克力面包,我感到很无奈,也只能将错就错了,谁让我没学俄语呢?当然,在酒店沟通时,翻译器倒是对我有帮助。只是,对于更深层的交流,翻译器能做到吗?
总体而言,最初在莫斯科街道上遇到的俄罗斯人都显得较冷漠,目不斜视,面无表情,让我感到和这个环境有疏离感。但是之后的几段经历却也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在地铁上,我和年逾七旬的母亲一起,我没有找到座位就站在她的身边,这时,坐在母亲身边的一位当地年青女性立刻站了起来,招呼我坐在她的位置上。她的微笑很真诚,我摇摇手,礼貌的告诉她不用让座,她却已经离开位置站在远处以让给我。我慌忙对她用刚学到的俄语说”辛巴辛巴“(俄语谢谢),心里感到很温暖;另一次也是在地铁里坐自动扶梯时,导游不小心站到了左边的位置已陪着右边年迈的团员(一般莫斯科地铁里乘客都会自动站到扶梯的右边,以便给左边留出空位,这样急于赶路的乘客可以从左边步行爬梯以节省时间。)这时,导游后面有一个乘客就被挡住了。如果是我,也许会提醒前面的人稍微让一下,可是,这个俄国人却静悄悄的站在原处,也就是我的左边,他没有给我一丝急躁赶路的感觉,以致于我一开始都没有反应过来他是处于左边急行道上。但又过了一会儿,我意识到他也许是想赶路,就提醒了一下导游,当导游立刻将左边的位置让出来后,这个人赶紧开始往上走,不忘回头充满感激的用英语对我说了声谢谢。我在想,也许,对于他而言,对别人提要求是不礼貌的,他宁愿自己静静的忍耐一下,比起国内很多场合后面排队的人都要急着插队,生怕耽误了时间,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呢?
不急噪,是我在这个城市感受到的特点,在城市里四处可见蹬着滑板车的外卖小哥,“饿死了”的外卖在这里被戏称“饿不死”;公众场合大家都轻声细语,听不到大声喧哗,导游也一直提醒我们降低音量,不要打扰周围人;红场上参加阅兵式碰到一群小学生,他们都井然有序,四目相对时,会友好大方的冲我笑笑,有的会用中文说“你好“。
当然,也会在景点碰到小商小贩,向我们热烈的兜售着俄罗斯邮册,现场还可以用人民币购买,100元一本。当我们决定买下来时,这个俄罗斯商人激动的和我们击掌,大声说“乌拉”,觉得还挺可爱的。在当地的土特产商店里,碰到的店员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们可以用支付宝直接结账,还是感觉挺好的。但是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数商店还是需要用卢布结账,感觉不如中国方便。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节奏明显比这儿快,服务业也显得更发达,因此,大都市的人就会显得更匆忙和急躁,而这里,显然更悠闲一些。
一周的短暂旅行只能留下浮光掠影的印象,我对莫斯科人的感觉是有良好的文明素质,外冷内热,友好善良。如果有可能,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民族和国民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