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格局越大,他的眼界就越开阔、胸怀就越宽广。为什么?
因为眼界开阔,不会一叶障目,注重长远;胸怀宽广,就不为烂事计较,注重全局。
一个是看的远,不会鼠目寸光;一个不拘小节,着眼大局——符合现实物理世界的客观实际。
例证:齐桓公胸怀宽广,任用刺杀过自己的管仲为相,终成霸业。
——言缓
古人云:“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浮躁的人,脱口而出的话,伤害到了别人,才突然醒悟:自己应该闭嘴的。所谓:“祸从口出。”一个人,如果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言说的冲动,肆意而言,就容易为自己招来麻烦。
嘴巴比脑子快——因为说话没有多思考。
例证:杨修从曹操的口令“鸡肋”中,猜出曹操要撤军,于是告知了众人。结果,曹操以杨修“造言乱军心”为由,斩了杨修。
一个人,只有语迟,三思而后言,才能让自己避免祸患,得到众人的尊重。
有的人,一旦听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立马否定。可是,当别人把观点全部讲完以后,他们才发现,别人的观点,是完全合理的。视角不同,见解不同。他们太过急躁的否定,结果,却是让自己显得浅薄、无知。
这是视角偏见,不知道“横看成林则成峰”。
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言语就越是缓慢。因为他们知道,事物纷繁复杂,只有等一等,看清了全貌,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讲一边思考,避免不过脑讲错话。
——性柔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就是说:最高的善,如同水一般。水,善于让万物得到好处,却不争。
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更接近于道。
用哲学的话讲就是,事物是多形态的,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且是处于螺旋式上升的。
一个人依靠实力去欺凌他人,那么,即使能够一时得逞,也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个人在破败时,狼狈不堪,往往是由于风光时,飞扬跋扈,不给他人留余地。
反之,那些失败了,也能软着陆的人,往往是由于风光时,“善利万物”,为自己积累了太多福报。
《孙子兵法》中说:“围师必阙。”
这个“阙”,就是柔。
在围困敌人的时候,不能步步紧逼,不给对方留活路。
只有给对方留下活路,让对方看到生存的希望,才能瓦解对方的斗志,取得最后的胜利。
舌柔齿硬,牙齿没了,舌头却还在。
太过强硬,只能逞强一时;只有懂得守弱,方可长久。
矛盾的相互依存性,正所谓“物极必反”。
——德厚
有人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因果律
有的人,自认为自己聪明,于是,他们肆意地钻空子,来攫取利益。
他们成功了,便沾沾自喜,甚至暗地里嘲笑别人愚蠢。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是自作聪明。
别人之所以沉默,也许不是因为没有察觉,而是因为不好意思揭破;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别人当傻瓜,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走投无路。
“贪了人世的便宜,会吃天道的亏。”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对立统一性,矛盾双方是对立的,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物极必反;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的存在已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例如相反相成就是这个意思。所有这句话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物极必反,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相反相成,表示相对立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且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方,它自己也将不会存在。“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知晓天道的运行规律,所以他们心存敬畏。
如果肆无忌惮的“贪无故之获”,那么,到最后,恐怕要以百倍的代价来偿还。
他们知道,厚德不仅仅载物,最终,厚德承载的,必然是他们自个儿。
曾国藩说:“成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个人如果在小事上过分精明,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就必然难成大事;
只有把目光从“一亩三分地”上移开,不给自己设限,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