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工业互联网连续四年被定为国家级的战略,并且在今年力推的新基建中,将工业互联网上升到重要位置。制造业虽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如何从“制造大区”升级为“制造强区”?如何从“XX制造”升级为“XX智造”?如何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这都是目前产业带升级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所在
大量本土制造业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产业层面来看,有三类问题:1. 企业高端装备水平较低;2. 工业软件发展缓慢;3. 创新动力不足。这会导致产业创新缓慢,产品竞争力不足。
(二)从企业层面来看,同样有三类问题:1.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2. 供应链协同低效;3. 产销数据脱节。这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经营越来越困难。
工业互联网结合配套服务商,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六个问题。
工业互联网的实现路径
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实施分为五步走:
- 第一步,业务数据上云。包括:IT基础设备云化;工厂设备上云;应用云上托管;部分业务SaaS化;
- 第二步,内部企业协同。包括:打通信息孤岛;内部沟通协同;业务交互协同;
- 第三步,外部生产协同。包括:外协与本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外协排产智能化,保证交期;
- 第四步,外部产销协同。包括:生产与采购端协同,降低库存;生产与消费端协同,按需生产,C2M;
- 第五步,产业整体协同。包括:一码到底;数据服务标准化;标识解析应用。
以往的企业上云,为何推进比较缓慢?根本原因在于之前的上云信息化服务商,可以解决第一、二、三步的问题,但缺少外部产销协同和产业整体协同这两个关键环节,而产销协同和产业整体协同才是企业销售业绩提升,采购和库存成本降低的关键。而缺少这两个核心环节,企业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加上之前上云软件成本高昂,企业上云的动力自然不足。
然而,进行产销协同和产业整体协同,需要有完整消费端平台和集采平台能力,阿里巴巴工业互联网配套四大平台:蚂蚁金融服务平台,菜鸟物流服务平台,阿里工业设计平台和阿里大学人才培育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支持
连接是基础,数据是核心,落地是关键。而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政府如能配套落实相关政策,引入行业的头腰部企业共同参与,并给予相应的补贴。让这些率先入驻的企业实实在在体会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降本增效,利润的提升。从而带动区域行业其他企业共同入驻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区域产业带的整体升级,增强产业带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政府创造更高的亩产税收,打造更好的产业营商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