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一直是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热点话题,很多家长面对着孩子不写作业,不愿去学校的情况头疼不已,却又不知所措。
有一位来访找到我们:“孩子今年马上初二了,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不愿去上学,好不容易哄着去上了两天,又不愿去了,今早喊他起床以后,他就把门反锁上了,怎么说都不愿意开门,真怕他有啥三长两短”,“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帮着跟孩子沟通了,老师也来家里家访过,孩子当时答应的好好地,但是到了第二天还是不愿意去上学,我们都头疼死了”。这样的情形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孩子不愿去上学,从来都不是当下这个瞬间决定的。
对于孩子来说,不去上学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决定,是一个“天大”的事情,绝不是一时的无理取闹,也不是故意给家长添乱。他们是经过了多次痛苦的的心理挣扎,长时间逼迫着自己坚持去学校,忍耐着上学给自己带来的“不适感”,避无可避后才表现在行为上--不去上学。
另一方面,这些“不上学”的孩子在家里呆着不代表他们就舒心了,很多时候他们也清晰的认识到应该去上学,但是他们的感受告诉自己:赶紧逃离。这种心理与现实的冲突不断的撕裂着这些孩子。
然而,很多家长都只看到了眼前的结果,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更看不到孩子不愿去学校的真正原因,急于想办法解决孩子不去上学这个问题,不惜与孩子发生冲突,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只会增加孩子内心的伤痛,让孩子在厌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但对于这些不去上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社会、学校、家庭不良教育方式下产生的过度焦虑的受害者。当他们走到不去上学这一步时,已经在这种焦虑中煎熬了很长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期间或更早的家庭教育之中。
所以,不要等孩子不上学了才进行心理咨询。基本上每位家长“上岗”前都没有学习过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用错方式、选错方法也是在情理之中,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家长不去改变家庭教育模式的借口。面对不去上学的孩子,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时多关注孩子的感受,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
有条件的家庭建议尽早接触心理老师,进行课程学习或是心理咨询,及早转变不良家庭教育模式,缓解过量的负面情绪,让孩子能在温暖、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建立起良性的应对外界压力、不良事件的反应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