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同事抱怨:昨晚刷短视频到四点,今天早上起床之后才发现,昨晚在很多直播间里面买了很多东西,包括衣服,生活用品,化妆品等东西,早上计算下来才知道居然花了三千多。相当于她半个月的工资,想想就肉疼。
我说如果现在后悔那就赶紧退货吧。
同事却说:昨晚上好不容易才买了几件自己想买的,但是一直没有优惠的东西,下次再买还不知道贵成什么样了。
这时轮到我闭嘴了,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怎么劝也改变不了她的想法了。
最近很流行一个现象,那就是秋后的第一杯奶茶,但是我觉得最值得深思的就是奶茶效应。
普通奶茶,价钱不贵,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起。也正是因为不贵,所以容易造成大家冲动消费。随手拿起手机操作几下,物品就属于自己的。
但是积少成多,周而复始的情况下,每年花费就不少了。
我在年初查看了自己手机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的软件,几种软件加起来,每个月的会员费将近两百块钱。这样计算下来,一年下来,我支付会员费用差不多三千块钱。以自己现在的薪资,那可是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最可恶的是好几个软件,我一个月都用不了几次。但是在每次扣费时,我只是匆匆瞥一眼信息就过了,好像这钱凭空出现的一样。
所以那时才下定决心,视频软件会员只剩下一个,音乐软件剩下一个,听书软件只剩下一个。能维持到今天,没有再次开通,真庆幸那时候有人提醒我要这么做。
虽然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是质量不行,但是便宜容易忽略自己的金钱观。每当节日时,大家都盯着时间抢打折优惠的物品,但是自己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东西。
我曾经见过很多女同事扔掉还没有拆封的化妆品,也见过有人买了很多衣服鞋子,穿过一次就再也没见他们闯过。
同事有句感叹:家里有多少东西没用的东西,那就看你什么时候搬家了。平时那些物品都是窝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你都忘了什么时候买的。
所以在买东西的时候,先停顿思考一下,这些东西是必需品吗?不买自己生活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上次扔东西的时候是否也有类似的物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