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晃的一天!
今天咋了?只因昨晚一句就让娃带着扶小鹰来我家吧,让铵铵帮他看看是咋了!
今天莉莉就带着多多来了,我“着着急急”给自己安排了“任务”:先打扫下家里的卫生!
一边整理一边想,为何“接待”亲朋好友都有压力?压力来源于想表现好的一面给别人,于是急急忙忙打扫卫生。
一、那是因为平时打扫卫生的水平,或者说保持家庭卫生状态的水平,与接待亲朋好友的水平略低。
二是,觉得打扫卫生这个麻烦事情,都是因为亲友的到来而不得不赶紧做的!急迫又繁重!
想到了老娘说当年奶奶就是每次要来人了,才急急忙忙打扫院子。哈哈哈,难道隔代遗传了?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虽然在奶奶在世的那些年月里,我从没有觉得有这种状况,也没发现这种状况。我怎么就有了这个行为模式呢?
我不禁好奇……
三是我潜意识里把要接待的亲友都视做了家里卫生“检察官”,假想他们会评判我家的卫生状况,会批评我的“邋遢”,我当然就不乐意啦!
嗬!原来是这样啊!但其实他们都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关系比较好的,否则谁会来我的寒舍?
想到这里,我不禁松了一口气,今天来的是莉莉,她也算我多年的一个朋友了,她大方慷慨,热情,又有原则,又很懂大理,她怎么可能是来评判我,批评我的呢!?
莉莉来了,我们聊天,姐妹的家长里短,随意而自然,也许有她认为不到位的地方,但这就是真实的我自己。我愿意,并勇于展示真实的自己给她。
我承认自己的有限性,我以真心待你,但我想不到的地方,我也没法强求自己。
想到这里,我更多了一份坦然……
另外,在接待亲友时,我还有个小“问题”,就是会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就像今天,一天基本不发圈,不工作!
我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全然地陪伴他们。所以发圈就被迫后撤,人也虚虚晃晃的,又感觉一天啥事没干!
我察觉到这个现象,观察它,还没看到背后的真相……
我认为的全然陪伴来访者,是对对方的一种起码的尊重。当我去拜访的人不时地拿起手机看看点点,我感受到了一种不被重视。
难道在我的心里,重视就等于全然的陪伴,专心地跟我交流?
另一方面,我的发圈逻辑,应该是太感性,没有逻辑或步骤的,以致于外面一点打扰,我便没了思路,快速发圈……
我每次的圈,确实都是感性的,遇到了什么,或者专门去留意一些圈文,拿来主义,所以一般需要一点时间。
是我的发圈没有经过刻意练习?是!
是没有在这方面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动作?是!
我虚虚晃晃,是因为我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对方身上,不曾在自己身体停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统统忘光了!当客人走后,才发现自己的感受需求看都没有去看,更别提关注和满足了!
哦,原来这样!
不过,今天有些好的察觉,就是自己在朋友抢着付钱时的坦然接受;在旁听莉莉和多多沟通的时候,关注核心问题,并表达出来,提醒他们面对自己各自的需求;在接待莉莉的过程中都是比较放松自然的状态……
成长,需要过程,改变就会出现,加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01602/a6ba6e905a72d09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