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作者: 2aeed3e39e03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0:37 被阅读311次

我从没认真地看过话剧,直到昨天。晚上7点半,在学校4000座的建南大礼堂,话剧:《哥本哈根》,第100场演出,第二排。

这是一部在2000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和托尼奖的话剧作品,编剧是70岁的Micheal Frayn。导演是我国第一位戏剧导演博士王晓鹰。全剧以德国纳粹时代的科学家海森堡和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夫人玛格瑞特的亡后灵魂的回忆与对话,展开对原子弹研制成功前后历史的审视。

美国《时代周刊》载文称该剧是“对人类动机奥妙的深刻而令人难以解脱的思索”。

《星期日时报》载文称,这部戏“是一段历史,一种理性的震颤,一次心理的探究和一场全面的道德审判”。其中,奥妙而深刻的思索是——科学家与正义,科学家与人类,科学家与祖国,科学家与荣誉,科学家与友谊,科学家与学术,科学家与历史命运……之间的种种交织着的难以解脱的思索。

该剧通过海森堡、波尔及其夫人玛格丽特三个灵魂的对话,引出了现代科学史上著名的“1941年哥本哈根会见之谜”。这个至今没有揭开的谜,对于二战期间原子弹的研制与付诸实战、今天世界所面临的核威胁及未来科学与人类生存都产生了影响。 梁国庆、何瑜和杨青的表演充分显示了话剧艺术的魅力。(尤其是何瑜的表演,绝了)

人世的回忆、天堂里的现实在剧中互相穿插,使该剧看起来断续、颠倒。整部剧还充满了思辩的魅力,探讨了人类在满足物欲、追求功利的同时,是否应该保持内心的良知。导演王晓鹰介绍说,上演该剧就是为了让观众知道,戏剧艺术除了娱乐大众外,还有着"非娱乐性"的欣赏快感,比如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类的超乎功利的关注。

海森堡爱他的祖国,他把祖国视为他的亲人、妻子、孩子,他想为他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他的祖国是德国,一个被世界视为恶魔的国家。

“作为一个有道义良知的科学家,能否从事原子能实用爆炸的研究呢?"他逼问波尔,更是逼问自己。

我为他流泪,当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双手也同样沾满鲜血…

波尔赢得了世界的掌声,而海森堡,却背负了三十年的质疑,解释了三十年,痛苦了三十年,连波尔也抛弃了他…

"不要以为一个处在非正义国家的人民就不热爱他的国家?"这句话拷问了波尔,也拷问了全世界。

是呀,他爱他的国家,但是他却搪塞着政府,因为他根本不想去制造原子弹!然而他的祖国又一次战败了,他横穿战败的德国去看望他的妻子与孩子,沿途满是废墟,是饥饿的面孔…

再一次为海森堡流泪…

(2007年11月19日,厦门)

相关文章

  •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我从没认真地看过话剧,直到昨天。晚上7点半,在学校4000座的建南大礼堂,话剧:《哥本哈根》,第100场演出,第二...

  • 七律 观话剧《哥本哈根》

    几多扼腕感时艰,欲挽苍生亦可怜。 但做得来皆事业,若推不去即因缘。 须教岁月从前幻,岂作烟尘劫后看。 斩却心魔一挥...

  • 《红玫瑰与白玫瑰》《青蛇》话剧观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青蛇》话剧观后感 去年有人推荐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今天终于看了。 想看的东西太多,可惜太匆...

  • 历史话剧《正红旗下》观后感

    历史话剧《正红旗下》观后感 ——纪念老舍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我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然而对于话剧,我委实是不懂...

  • 2020新年flag

    1.观后感(读书,看剧,看电影,看话剧),游记,等等记起来,互相监督 2.减肥事业

  • 一次就好

    ----《夏洛特烦恼》观后感 《夏洛特烦恼》(Goodbye Mr.Loser)是开心麻花2012年首度推出的话剧...

  • 话剧《童年》观后感

    大约三周前,在呆呆的邀请下,我观看了“井叹号工作室”出品的第一部话剧《童年》,这部话剧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无忧无虑...

  • 《立秋》话剧观后感

    今天晚自习,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立秋》话剧,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话剧,今天领略完了之后,觉得这部话剧魅力四射,真的非...

  • 话剧《守岁》观后感

    新历年来临之际,满怀期待购买了佛山大剧院的两个福袋,每个福袋有一张VVIP票,得到阿根廷探戈舞和《守岁》入门券各一...

  • 话剧《路遥》观后感

    一直认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真实生活的产物。剧中转盘的设计将一些难以表达出来的情绪,刻画得十分生动。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b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