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4小时不断线:驯服科技这头怪兽
这章讲三件事:(1)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照例是有研究做支撑,具体到影响机制;(2)如何驯服科技这头怪兽,毕竟技术对孩子成长还是有益处,不能完全禁止;(3)家长在处理孩子电子产品使用上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注意既要帮助孩子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又不能剥夺孩子的掌控感。作者对科技进步的看法很有意思,因此在这里也提出来做一个独立部分记录,但这部分只记主要内容,细节就不写了。
主要内容
-
科技与现代生活
-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益处
- 电子产品对男孩女孩的影响不一样:女孩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男孩主要通过游戏。
- 社交媒体给害羞的孩子更多接触外界的可能。
- 电子游戏有如下好处:
- 识别套路、手眼配合(这一点对医生很重要)、建立假说、快速决断、在不同任务间切换
- 提高多巴胺水平,增加掌控感,让孩子能够长时间专注(这些是否只能通过电子游戏提供?是否存在副作用更低的方式?)
- 但是尚无证据表明,通过电子游戏锻炼出的能力在现实中有实际的用途。
- 家长管理电子产品的难题:家长对电子产品的了解不如孩子。
- 孩子大脑运作的方式被电子产品改变,比如阅读方式,不再是传统纸质书籍的从头到尾线性的读法,而是在页面上快速所搜关键词和链接。
- 科技可能让大脑更有效率,但基本运行方式并没有因此改变,因此大人还是有能力管理。
-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益处
-
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
- 长久处于屏幕之前,会产生独立的副作用(后面详细解释何为独立的副作用)
- 社交媒体让使用者被关注者控制
- 电子产品挤掉了让大脑健康发展、能够获取控制感的活动
- 电子产品降低人的同情心
- 电子产品让孩子更容易接触很黄很暴力的内容
-
如何驯服电子产品
- 家长先管好自己
- 理解孩子
- 多接触大自然
- 给孩子提供信息,而不是说教
- 与孩子商量,一起找解决办法
- 以上不意味放任,该管的必须管
-
家长经常提的问题
细节
-
电子产品的副作用
- 调查显示,成年人平均每天要看46次手机(假定每天有10小时清醒时间,每12分钟作用就看一次),80%的青少年报告每小时看一次手机(低于成年人,家长怎么管孩子呢),50%的青少年承认自己看手机有瘾。
- 孩子受到电子产品的诱惑,是一种被称作“间歇性强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心理现象在起作用。举例来说,每次打开Instagram,孩子期待看到对自己的正面反馈,因此打开软件本身就会提高多巴胺水平,一旦期待成真,多巴胺水平会更高。这种期待本身会驱动你不停做某件事情,或者说期待具有成瘾性。
- 除了期待获得正面评价之外,孩子不停打开社交软件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有什么别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FOMO,fear of missing out)。
- 越是在意别人的孩子,越容易对社交软件上瘾。(回忆焦虑那章,有一半的孩子对外界非常敏感)。
- 孩子的问题在于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回忆负责理性的区域要等25岁才完全发育成熟),很难抵御电子产品的诱惑。研究已经表明,具备自我管理能力(self-regulate)和执行能力——这取决于脑前额皮质层的成熟程度,在决定孩子学习成绩方面(包括中学和大学)的重要程度,比IQ值高出两倍。越多使用电子产品,自我管理能力越低(看来必须得管)。
下面专门讲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
-
长久处于屏幕之前,会产生独立的副作用。
- 屏幕对身心健康、注意力和行为都有副作用。
- 互联网能够更快把负面消息带给人们,使人们更加焦虑。有研究表明,电视前观看波士顿马拉松恐袭报道六个小时以上,所经受的焦虑程度,要超过恐袭的亲历者。
- 每当孩子暴露在屏幕之前超过一个小时,血压都会升高。与此相对照,每当孩子化一个小时看书或画画,血压会降低。这说明该作用并非是因为久坐,而是屏幕自己带来的。而且不管孩子的身体状况、或者其他条件如何,只要暴露在屏幕时间过长,都会产生这种副作用。“独立的”副作用就是这个意思。
-
社交媒体让使用者被关注者控制
- 社交媒体的作用方式是量化朋友圈、点赞和关注者,这极大增加了我们的焦虑,尤其是对女孩子。一张点赞数量不够的朋友圈照片,会让发帖者陷入诸如“是不是点错了菜”、“照片不好吧”、“是不是让朋友不高兴了”的焦虑。
- 青少年本来就更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交媒体放大了这种焦虑,让孩子们把对自己的控制权交给了别人。近期一个对13-30岁人群的调查显示,社交媒体让人们感到身心俱疲。
-
电子产品侵占了大脑用来健康发展的时间
- 这些时间包括:睡眠、锻炼、宕机、无结构的由孩子自主的游戏、与朋友家人面对面的交流。
- 游戏占用时间尤其严重,因为游戏就是设计来让人们沉迷的。比如过关模式能让游戏难度恰好保持在游戏者的能力范围,升级则为游戏者不停提供激励。多人游戏更是如此,因为这类游戏还提供了被需要的感觉。
- 一项对十二万五千个6-18岁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周睡前接触屏幕超过三次的孩子中,88%睡眠不足,53%睡眠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电子设备无需打开,只要卧室中有电子设备,就会影响到孩子睡眠质量。作者建议,全社会应该形成睡前移走电子产品的风气。
-
电子产品降低同情心
这个简单,不接触真人,同情心会下降。
-
信息时代更容易接触色情内容,产生更加暴力的性文化
- 这个效应不局限于青少年接受色情内容,而且会创造不良文化。美国已经出现“slut pages”,男生在女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她们裸体照片上传互联网。(成年人也有吧,比如前一阶段的滴滴司机。)
- 为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必须要让孩子知道,你会检查他们的手机或者电子设备,尤其是女孩,你需要确定她是安全的。为了不让孩子丧失控制感,家长必须征得孩子同意,回忆让孩子获取控制感,并不意味放任。
2 驯服科技怪兽
管理孩子需要注意与孩子合作,而不是发号施令。同时家长需要记住,孩子自我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
家长先管好自己
- 调查显示70%的孩子认为家长过度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因此家长需要首先做出表率。
- 跟孩子坦承,管理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是很难的事情。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有话跟你说,而你正在扒拉手机,他们可以打断,你还得道歉。
- 有些家长在与大家相处的时候,把手机交给别人保管,这也是有用的办法。
-
理解孩子
- 需要理解孩子的世界与你成长的世界不一样,尤其是他们成长的世界跟你成长的世界也不一样。
-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再以家长为楷模,而是选择跟从同龄人。理解孩子,就能在帮助孩子的时候抱有尊重他们的态度。
- 对于热衷游戏的孩子,先告诉他们你理解游戏很好玩,很有意思。对孩子表现出尊重和情感上的亲近,会让他们容易更接受你的建议。
-
回归自然
亲近自然能够清理前额皮质层,增加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有研究显示,5周的无电子产品夏令营活动会让孩子更有同情心。
-
提供信息而不是说教
- 告诉孩子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少使用审判式语言,少帖标签。 前面某章说过,家长要当“咨询者”,就是这个意思。把全部信息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判断怎么做。说教者正好相反,既提孩子做决定,又要对孩子做审判。
-
与孩子合作找办法
- 不要命令,而是与孩子共同商量,会让孩子更容易遵守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定。使用强制会让孩子反叛。
- 要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去跟孩子谈解决办法,不要在爆发争吵的时候(大概是因为这种时候根本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吧)。
- 但家长不能迁就,孩子无理的要求不能答应。
-
了解自己的强项,该管的要管起来
- 孩子越大越难管,家长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比如掌握孩子电子设备的密码,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你掌管了密码。
- 如果孩子的数据费是你买单,大可以利用这一点跟孩子谈条件。如果孩子辩称需要手机来让自己起床,给孩子买个闹钟。
-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高中,需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你没看到他们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不会把他们送到很贵的学校,否则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和你的钱。
3 常见问题
-
多长的屏幕时间是可以接受?
通常来说是每天一个小时,可有的游戏一个小时完不了,强行结束反倒会伤害到孩子。原则是观察到多长的时间不会影响到孩子正常学习和休息。并没有证据表明,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发育会快过完全不接触的孩子。
-
如何把孩子的兴趣从电子产品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首先要理解,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对“合理的时间”跟你的理解不一样;其次要对孩子表达尊重,比如先承认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很糟糕;最后,提醒他们电子产品会占用哪些时间,比如跟家人在一起、跟朋友在一起、读书、睡觉等。(这本书反复说的尊重,应该就是先忽悠,说孩子选择很好,但是有点小问题需要改一下。)
-
我想让孩子少用电子产品,但是学校安排的作用需要用电脑。
跟学校谈谈,不行就换学校。也可以跟其他家长谈谈,看看别的孩子什么表现。
-
孩子同学都有手机,她也管我要。
就算别的家长给手机,你还是可以不给。
-
别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科技产品了,不让孩子用是否会耽误他们?
硅谷的华德福学校禁止一切电子产品,该校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硅谷工程师家庭,这些家长并不担心孩子将来会跟不上技术发展,他们认为“我们已经把技术设计得非常容易学习”。另外,电子游戏声称能培养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实际上非常误导,因为现实当中具备一定难度的工作仍然需要专注,多任务模式无法让人深入思考,也无法让人具有创造力。
-
我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上瘾了?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就需要担心了:对玩游戏的时间撒谎;需要越来越长的时间或者金钱来保持满足;玩的时间被缩短会发怒或者不安;用游戏逃避现实;逃课、不写作业;偷游戏或者钱去玩游戏。
会成瘾的孩子具有共性:冲动、社交技能差、对紧张承受度低、认知缺乏灵活性(固执、犟)、社会焦虑。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对电子产品成瘾,有些特点是基因里带来的。
如果发现孩子具有上述特点,并且有成瘾的征兆,你需要跟孩子商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限制,只有在满足该限制的条件下,才可以继续使用电子产品。
如果你拿走电子游戏机,孩子开始有威胁性言行,就需要去看医生。
也许社会需要来一场文化变革
一个对千禧一代的调查显示,孩子们对电子产品是警觉的,80%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拔掉插头去享受简单的生活。也许在电子产品时代,社会真需要文化变革,远离电子产品,享受户外运动和手工的低技术生活。
现在就做
-
开个家庭会议,跟家人确定家里不能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场合。底线是在吃饭和卧室里不能玩手机,你也可以要求得更多。比如,我一个朋友的妻子不允许在沙发上玩手机,在沙发上只能跟她谈话。
-
给孩子展示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比如永远不在开车的时候发短信,如果必须发短信,先把车靠边停好再发。如果孩子在走进家门的时候你正在打电话,停下来问候孩子。当你需要用手机查短信、邮件、或者其他信息时,征求孩子的意见,“我可以查下手机吗,这可能是谁谁,我正在等他的消息。”
-
每个工作日至少安排30分钟没有电子产品打扰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个周末至少安排一个小时。周末可以考虑特别的时间段,放下所有电子产品,用来做南瓜饼、读杂志、或者和孩子一起游戏。跟孩子一起商量确定最佳的关闭电子产品的时间。
-
外出时,指出一些人们因为使用手机而忽略了别人的场合,(糟糕的约会、家长因为用手机错过了孩子的足球比赛或音乐会、星巴克每个人都在讲手机),问孩子,“被忽视的人感受如何?”
-
(重要!!!)如果你已经决定给孩子手机或者让他们使用互联网,可以考虑下列资源:Adam Pletter的网站iParent101.com和美国儿科协会的媒体和孩子交流工具包来了解你孩子玩的游戏和他们常用的手机应用。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esrb.org)提供家长如何控制孩子游戏非常有用信息。我们还推荐 OnGuardOnline,教你怎么保护计算机;Common Sense Media,给程序和应用分级;iKeepSafe.org,上面有非常多如何保证孩子安全上网的信息。最重要的,让孩子知道你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更好的使用电子产品,告诉他们,“你用的这个东西会让你接触到一个新的世界,如果有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害怕,一定告诉我。”
-
让孩子知道你会不时检查他们手机的信息或推特页面,直到你觉得他们不会用这些东西伤害别人或者被伤害。
-
如果让孩子玩游戏,适当的度应该保持在,当退出游戏时孩子不会有反常行为。(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禁止孩子玩游戏。)
-
若孩子过度使用,考虑去看心理医生。
结论和启发
-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智商够用就行,发展和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前面某章讲过,自我管理是一种需要锻炼才能获得的能力,需要大脑对应区域成熟,而这只能通过让孩子自己管自己才能实现。可孩子一开始会犯很多错误,家长在看不到成果的情况下,很考验耐心和信心。我自己的选择:由于书上讲的逻辑是通的,并且比其他任何理论听着更对,但提供的证据不是很充分,暂时选择相信,然后去找证据,根据证据调整策略。而且还需要有记录,对比孩子是否有转变。
-
刚入手一本奖励出好孩子,作者是儿童心理学专家,家里有两个不省心的孩子,一个多动不爱学习,另一个有阅读障碍(刚上学的时候甚至分不清5和2),后来都读了常青藤的博士。初步印象是,对于孩子某些方面的缺陷,家长恐怕要采取系统的办法,比如这个作者制定了图表、长期跟踪和记录,以便获取反馈和调整,电子产品管理方面恐怕就需要。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恐怕多是出于冲动。
至于去藤校读博士就不能强求了,这俩孩子的爹妈都在藤校任教,孩子的爹更是诺奖得主,说不太清是先天有问题还是先天有天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