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中医院附近,12岁女孩陈晓华每天放学后都会出现在父母清扫的路段,在路边的电话亭内做作业,父亲空闲时还会给她辅导作业。她的父母来自资阳市安岳县,在嘉兴打工已有20年左右,目前都是环卫工。此事经浙江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又经各新闻媒体单位广泛传播,最后“女孩电话亭当书房借着灯光写作业”出现在央视新闻中。
据报道,虽然陈晓华父亲陈师傅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坚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当表示:“其实我们现在过得已经很好了,已经得到了很多帮助,还有很多人比我们更需要帮助”,新闻媒体单位还是组织了一场对陈晓华及其父母的捐赠帮扶。
新闻主播总结:“相比之下,我们更觉得自己多么幸福......”
现代社会分工非常细化,很多工种相对而言,工作辛苦时间长,收入还比较低,甚至社会地位也不高,过得很艰辛,比如环卫工人。
报道中的陈师傅及妻子就是环卫工人。
陈师傅夫妻经济条件不好,而且工作时间长。
“当初之所以让女儿到电话亭看书、做作业,是因为不放心女儿放学后一个人待在出租屋内,而几乎无人光顾的电话亭有灯光,还遮风挡雨。我扫地要晚上10点才下班,妻子下午扫地后又要去餐馆打工至晚上8点。我们下班晚,出租房边上有条河,以前有小孩掉下去过,担心发生意外。”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陈师傅夫妻俩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因为大儿子靠读书有了出息。大儿子在老家读书,后来上了重点高中、医科大学,如今在康定当医生。为此,陈富康夫妻俩希望女儿像大儿子一样有出息,他们也不断鼓励女儿努力学习。
其实陈师傅这种靠自己双手努力养活自己、维持小家的普通底层劳动人民,有很多很多。
他们知道自己工作辛苦,文化程度低,他们能看到城市里其他人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动歪脑子,凭自己的双手努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平凡而艰辛的生活中,他们努力又有自己的幸福和期望。
有的人会觉得他们的生活很艰辛很值得同情,但其实这种生活更是一种奋斗中的幸福。
与其同情他们的生活,不如尊重他们的生活。
虽然他们的生活层次可能与同情他们的人来说,相对较低一些。但是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对生活怀有的幸福感,与其他各层次的人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
说实话,我找不到他们值得同情的点,相反,他们更值得我们敬佩。
同情他们的这些高层次人群,想方设法地捐钱捐物。
虽然从某一时段来看,确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但实际上,隐约带着一种优越感在同情他们。
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同情,他们需要的是尊重。
如果奋斗中的环卫工人与比他们更高层次的人相比,是值得同情的、值得捐钱捐物的,那么普通工薪阶层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地打拼自己的生活,每个月拿着几千块收入,何尝不值得同情?
如果单纯以收入水平、物质条件高低作为同情的基础,那么这一条同情链下来,除了富豪榜上的人外,我们都在被同情之类。
不要说跟王思聪相比,跟富二代拆二代相比,我们的生活也是极其寒酸的。
如果觉得电话亭等父母下班的同时写作业很可怜,住出租房值得同情,住二手房、开小破车在二代们的眼中也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
如果略高一层次的人对环卫工人是同情的态度,那么我们也是值得同情的,只是二代们要同情的人实在太多,确实同情不过来了。
其实普通工薪阶层,与陈师傅这样的环卫工人相比,真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工作环境更好一点,收入相对高一点,劳动强度还未必比陈师傅的劳动强度轻松一点。
看到陈师傅一家奋斗过程中的艰辛,就同情他们,想要捐钱捐物。
不太明白这里的点。
如果认为环卫工人实在辛苦而低收入,可以要求给环卫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长,配置更好的休息环境,长长久久地环卫工人做点实事,让每一个环卫工人都能受益。
如果单纯觉得就是陈师傅一家可怜,想要捐钱,可以呼吁成立一个环卫工人基金会,专门帮助这种贫寒人家。
不管别人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单纯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强行同情别人,捐钱捐物,好听一点叫善良,实话实说,叫不尊重人。
陈师傅一家并没有比其他工薪阶层活得更悲惨,虽然物质条件来看,确实较差一些。
但是在对生活的追求上,他们也是一样积极乐观的。
奋斗中的每个普通人,谁不想活得堂堂正正腰板挺直?凭自己的双手吃饭,凭自己的劳动去一步一步争取更好的生活,哪里是需要同情,根本是值得尊重的。
同情,是对他们奋斗的一种轻视。
在他们能养活自己且没有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捐钱捐物,这是不考虑劳动者有自己的尊严。
也许是出于好心,但是却并不尊重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不强行同情他人,不用看待异样的眼光对待他人,才是真正的尊重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