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何故事思维更打动人心》中,我们阐明了故事思维打动人员的原因是因为它符合我们人类心智的信息模式。所以学习如何用故事思维去表达,可以更好的将我们的想法,思想和情感注入到听众的大脑。
很多高超的演讲者都会用故事思维的方法表达出他们想传递的观点,以达到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极佳的演讲效果;现代广告的逻辑也常常是描绘出一个故事场景,让你相信只要用了这个产品就能达到某种确定的效果;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读小说,原因也是在于小说提供一个故事思维,让他们沉迷其中,跟着主人公一起在故事中跌宕起伏,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在体验一种虚构的人生经历。
在这里,再次阐明什么是故事思维?
故事思维是通过描绘出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场景,而这个故事或场景容易,聆听者能听懂,记得住,他们可以很容易的把你的观点转述给别人而且能留下一个印象的一种表达模式。
那么如何讲述一个好故事呢?
借用罗胖在知识就是力量常说的金句: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这个问题我们在《故事经济学》中找到了答案。
《故事经济学》的作者是好莱坞的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通过一个个运用故事思维在商业社会中实践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例如可口可乐与红牛、谷歌、苹果等,将故事思维如何拉动市场营销,品牌及销售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去讲述一个更加打动人心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麦基提出了他们的创作方法:1+3,一个基础公式加三个核心要领。
1个基础公式:冲突颠覆生活
在这里需要先对故事和冲突做一个定义。
故事是一系列由冲突驱动的动态递进的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了意义重大的改变。
冲突指的是打破平衡的元素,一切能够打破主人公生活平衡的人物、事件、物品都可以归纳为冲突。
故事的开始最常见的是从一个问题或出人意料的挑战出发,从而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平衡的生活被打破。然后他为了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一次次的努力,最终讲述了一个从困境到最终战胜挑战的故事。主人公重新回到平衡的生活,故事又重新回到新的起点,又开始新的一轮故事。因问题而启程,在困境中得到启蒙,最终解决问题,英雄归来。这一点,让我又联想到了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和《英雄之旅》这两本书,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跟大家讲讲这两本书。
3个核心要领
1.移情认同
这一点说的是让聆听故事的人把故事中的任务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让目标听众意识到他和故事的主角有着共同之处,让他们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与自己是同一类人。这一点有点像同理心,我们需要站在听众那一边,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这也是移情认同的关键所在,让听众认为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非真实场景下听众自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通过移情认同按照听众想象中的自己来塑造角色。
2.负能量引导
这里的负能量指的是那些不够好,有缺憾的东西,通过负能量来引导,阐述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贴合听众,同时也能抓住听众的需求痛点、从这个痛点切入故事,完成整个故事的讲述。例如柴静在《穹顶之下》的演讲中也是空气污染,雾霾严重,强烈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的负能量引导开场。
3.不满足感
一个意犹未尽的故事,往往都是在故事的结尾不会让听众得到满足,只有听众真实进入到故事场景中去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也是很多广告在采用的方式。这一点跟童话故事是往往不同的,童话故事里,结尾一般都是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的在一起。但真实场景下怎么可能,故事肯定还没完,公主和王子在生活中肯定也还遇到问题等等。所以这一类故事,我们往往可以置身事外来看。而要实现这个不满足感,就需要给故事设置一个半开放性的结尾,也就是,故事的结局不是说一定是听众料想的那样,而是需要你自己去体验。就像很多酒类广告,通常就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酒会相识,悠长的音乐,浪漫的场景,两人一起举杯,然后出现酒类的品牌,广告往往在这里就结束了,而我们听众相信这个故事还会有后续的,但是广告不说,我们就需要自己去亲自体验,这也是广告常用的套路。
麦基在《故事经济学》这本书中除了阐述故事创作的方法论之外,另外还指出了一个好故事要经历的八个故事设计阶段。
1.目标受众
2.创立平衡的初始状态
3.出现激励时间与失衡状态
4.渴望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5.第一个行动(策略选择)
6.第一个反馈
7.危机下的抉择
8.高潮反馈
在设计故事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受众,并且进行情绪感染。确定目标受众是找到跟我们故事场景一致的那批受众,他们的内心需求和痛点跟我们的故事是契合的,他们在我们的故事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延伸。比如说乔布斯发现了当时市场上产品的问题,同时消费者想要但是市场上没有,于是诞生了一系列的苹果产品。
接下来就是创立故事情节,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平衡稳定的初始背景状态,然后发现或制造冲突来打破这种平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里的冲突往往都是听众未被满足,内心又极其渴望的需求,让故事主角因为某种渴望从而采取行动,在行动中收获了与预期相反的反馈。就像产品设计中需要制造让用户感觉到惊叫,超越用户的心理预期。
通过上面两个部分,我们学习了故事创作过程中的心法和步骤,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在表述中用故事的情节去打动人,从而实现我们想影响听众,更好的实现我们目标。
附录送上《故事思维》中的我们想影响他人,需要学会的六种故事模型。
第一种:告诉别人“我是谁”——最好的答案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
第二种:说明“我为何而来”——清楚告诉对方你的目的,人们在意通常不是你的目标,而是你有没有在骗人
第三种:能提供愿景的故事——人们更希望从故事里听到一些积极的东西
第四种:能带给人智慧的故事——授人以鱼的故事通常都有很巧妙的启发性
第五种:能说明价值观的故事——具有行动价值的故事
第六种:告诉听众“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让听众觉得你能读懂他们的心思
推荐阅读:
1.《故事经济学》
2.《故事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