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文学评价体系

作者: 陆小华1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1:25 被阅读44次

谈艺·文学的评价体系

和文友聊天。文友说到其居住的小区人家的孩子,学钢琴的、学英语的、学围棋、学柔道的比比皆是。而孩子们的这些学习,几乎都会有个等级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一个评价体系。围棋是业余几段几段,英语、钢琴是几级几级。这些评价体系,一般来说,评出来的结果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话题转到了文学作品的评价上,就觉得比较复杂。文学的创作不能重复,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作品都必须是唯一的; 同时也让作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而且是没有量化标准的。再者,文学作品的创作,因其题材手法作者风格的独特性或唯一性,也很难有量化标准的。还有美学特征、审美口味的多样化,也造成了统一评价标准的困难。

我就曾经问过一些同行,问他们最喜欢的是那一类美学风格的作家的作品?内陆陕西一带的作家说,喜欢厚重的雄浑的苍凉的。按他们的审美习惯,认为那才是文学的正宗。 江哲沿海一带的说,喜欢那种睿智幽默的; 当然,也有说喜欢恬淡雅致的,具体到那个作家,那部作品也不尽相同。总之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按照民间说法,文没有第一,武没有第二。这话说的是,武打是可以分出高下的; 武术技击,最终看谁能把对手打趴,打得不能还手了,就算胜。棋类对弈的比高下,也没有那么复杂,最终无非三种结果——胜、负、平。而文学作品,在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常常是分不出高下的。这就有点像是菜系。国内各种菜系之多之繁复,品尝者口味之杂,于是,评价标准就变得繁杂、甚至是主观的了。你说是粤菜好呢还是川菜好?你说是淮扬菜系好呢本邦菜系好?因为人的口味的不同,每一种菜系适合某地区、某类人群的口味,这个一点也不奇怪。

正因为好与坏的标准与主观的感觉相关,这就给文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造成了困难。同时,千姿百态也构成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但不管怎样,有一个好的科学的文学评价体系,对于写作者来说还是有利的。比如,写作写到了某一个阶段,用这体系去评一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文学功力长了没有,文学能力能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达到了什么样的文学标准。

当年,曾经和一干文友讨论过美学的标准。有人赞同的是主观美学的观点,他们所举的例子是,楚王好腰细,宫女尽折腰。有人主张的是客观美学。所举的例子是残阳无限美。有人主张的是,主客观混杂的美学观。就像物理学上的波动说和粒子说,两样同时存在。而这三种审美标准,或者说审美原则,都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有那么多的分歧,更何况具体到一个评价体系,一个作品。文学似乎没有办法用这类简单的标准来评价。况且还涉及到各种美学风格、流派,涉及到千变万化的题材。我想,这也就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脑的领域。

正因为多样性,且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而且难有精确的评价,这也给很多骗子留下了行骗的空间。不是没有量化标准吗?不是多样性吗?这对骗子而言,就有了施展操作的空间。

首先,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评奖,就成了最常见的一种评价体系。有钱、有权力,就可以操纵这个体系。更别说各种莫名其妙的民间机构所设置的各种文学奖项。即使是正规的作协组织所评出来的各种奖,能有公信力的也不多。

按说,作家组织体系内的各种文学作品的评奖,应该是相当内行相当专业了,当然也是一个权威的评价体系。但也常常受到质疑。常常会把政治、权力、金钱、人缘等等非文学的因素带进去。曾经请教过参与评奖的文友,据说是,能得个什么大奖,个人努力约占30%,其余的要靠上述的种种因素。这就是国内的评奖体系公信力差的原因,以致很多人转而去相信国外的评奖体系。然而,国外的评奖体系就那么可靠吗?

很多评奖机构也和国内的评奖机构一样的可疑。很多人就号准了中国人的脉,喜欢玩虚的,于是,找国外的人合作,给中国人颁外奖。当然,前堤是想要获奖者要出些银两。据我所知,就有人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旧体诗词“XXX”奖。想想都让人觉得可笑,联合国能做这事?也无非是国内的人用人家的名义去忽悠吧!

除去评奖,在各种各样的刊物上发表,也是一种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一般是以刊物地位的高下评定的。偶尔听几个文学菜鸟在私下议论时说,谁谁的作品上了某某大刊、国刊。在说这话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就显出非常仰慕的样子。能在某名刊物上露个脸,当然也是一种评价标准,即是说,你的作品已经达到这个刊物的标准了。他不说,这个作品打动他了!

但就是这种标准,也常常是不十分靠谱的。在三亚,因为是旅游区,就有所谓接待就是生产力的说法。曾经有一些大刊的编辑过来三亚旅游,有朋友接待他们时,他们也说了现如今一些编辑部的内幕。一般来说,骨干稿用来代表刊物的水平,一般都会好好经营一下。而那些非骨干稿件,属于搭配,多用于照顾一些熟人稿件、关系稿件。“接待就是生产力”。果然,朋友的稿件也出现在了这家大刊上。要知道,每个大刊物的编辑,每天在面对着海量的作者来稿时,与其千辛万苦的海淘,还不如在熟悉的人中找个差不多的往上一放。一则省事!二则用发稿件权搞搞关系。也很实惠!现在也有玩互发的。你在你的一亩三分地发我的,我也投桃送李。总之,官场有多滥,文坛就有多滥。这一点不用去怀疑!

再者,在那些所谓的大刊物上发的稿件,也就是向在全国范围撒胡椒面一样。如果不是特别突出的稿件,在国内根本不会引起它域的人的关注。这些大刊物,在每个城市、每个地区分摊到的恐怕也只有几本十几本的量。如果不是考虑挣那点稿费,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种发表,复盖面也不会太深。倒还不如网络平台上发表,或在本地民刊物发表的在一个特定的地域更透。网络上发表,复盖面会更广泛一些;在民刊物上发表,是在特定的区域进行高密度的复盖。但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作品本身没有影响力你发在那里都不行!

找一些文化名流站台推荐,这也是其中的一种。甚至出书时在书籍的封面上打着某某某(名人)推荐。但这似乎还不是主流。在这个评价体系里,有些人是与名流混得脸熟的,有些是给了某名人一些好处的。找个名人站台,其潜台词无非是要说,某某大师说我的作品好之类。甚至出的书的封面上,也赫然写着,某某某推荐。凡此种种,也是为了要在这种鱼龙混杂的文坛中胜出。

还有研讨会的专家评价体系。有文友告诉我,他出了一本书,该书籍的编辑就怂恿他在京城开一个作品研讨会。研讨,那也不是白白研讨的。自然需要有各路评论名家来捧场。在北京,一般是一场研讨会开下来,要价至少是十万元。评论家当然要拿出场费车马费的。只是,这种时候,拿了出场费的评论家是说要你作品的好话,还是不识时务说你作品的不好?文学评论家如果不识时务,下回也就没有人会花钱请你了。

有人告诉过鄙人,在他们地区,曾经有一个讲方言也搞文学写作的、连普通话都拎不清楚的老先生,就曾经对他(县作协会员)说,他是中国某国家协会的会员,你嘛,才是一个县的作协会员。这言下之意就是说,他是比你高明。在他那里,作品评价标准是按所在的协会的档次分高下的。比如在国内,从上到下按中国作协、省作协、市县作协来排序的。前面的一定会比后面的高明一些。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也不是完全有道理。很简单,如果完全有道理,文学作品的评奖,甚至都不需要去评,直接把奖给中国作协会员就好了。如果按资格,就把资格列出表来,按先后定得了。你还别说,某些作家协会出的文学作品集子,还真是按职务名头来历和名气大小来排次的。其实,名人的也并非每一篇都好。文场也感染了官场的习气!

我看某些作协出的作协会会员的作品集子,在目录中,作品排序的先后,总是按照资格和职位排位的,感觉就像是官场上的排坐次一样。一看就让人厌恶。这似乎就是代表了官方对文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说,官本位的标准,当然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文学能力。但一些三流或不入流的艺术家们,当他们知道在其它的艺术评价体系中不能胜出时,就愿意把权力引入艺术评价体系,走傍门左道。

以上所说的都是常规的评价体系。如今,最新最广泛的是网络评价体系。网络时代,发表后能引起多少网友的共鸣,能圈多少粉,似乎没有什么人情的因素,似乎还比较靠谱。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地域的阻隔消失了。而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的人,往往都不在乎名利了。重要的是一种表达!重要的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这些往往是在用一种玩的心态在写作,心态很放松。只要愿意,任谁都可以把自己的文本发到网上。上网发的人往往还不属真名,网友也只认文稿不认识人,这样,作品就容易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 在过去那种情况下,只有纸媒,且只有有限的刊物、报纸副刊版面。展示的平台非常有限,且被极少数的人控制着,民间有很多优秀的写家,都会因此被捂着、被压制、被封杀。而在现在的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正应了中国那个成语——“囊锥必露”。好的写家是很难被压制的。因为有了网络平台,展示的渠道太多了。当年那些掌握了版面编辑权的人,因为一个观点不合,因为妒嫉,就想封杀别人的人,如今就应该想到,一只巴掌能有多大呢?能捂得住天吗?

文字这种形式,不管你的作品是在什么地方发表,在我看来,都不过是通过某一个平台把你的作品展示出来,让读者看到。优秀的文学文本,并不会因为展示平台的大小和高贵低贱,而让其艺术魅力增一分或减一分。读文字和读图是不一样的。当然,也要承认,有些平台容易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据说,《皇帝的新衣》那个寓言的文本,最初还是在挂历上发出来的!网络上那些让人疯转,让很多人叫好的东东,其作者很可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而前些年那些不径而走的民谣,也只是通过口口相传方式流传。所以,很多人会说,高手在民间。网络时代,也就是全民写作的时代。

但网络也不排除也会有人操控,比如运用水军炒作之类。大众评选出来的东西,也有其不靠谱的地方。比如,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同。如果是单纯按照点击率,纯文学作品就点比不过通俗作,比如,那种色情穿越秘闻之类作品,点击率是很高的,很多写手也借此发财。纯文学部分,所以要政府来扶持,那是纯文学部分代表着高雅文化,承载着民族高贵的精神。所以,也不能简单的说,流行的就是好的。不然就会有人怼你了——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我个人一直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

除了以上所说的种种体系,实际上还有一个历史时间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很多人的作品都被浩如烟海的其它作品淹没了。中国历史上留下来的那些名著,都是在这个体系——时间磨洗后胜出的!在这个大的时间体系内,谁又能靠玩权力玩关系和操纵舆论去取胜呢?

相关文章

  • 谈艺·文学评价体系

    谈艺·文学的评价体系 和文友聊天。文友说到其居住的小区人家的孩子,学钢琴的、学英语的、学围棋、学柔道的比比皆是。而...

  • 文学的评价体系

    谈艺·文学的评价体系 和文友聊天。文友说到其居住的小区人家的孩子,学钢琴的、学英语的、学围棋、学柔道的比比皆是。而...

  • 做事的驱动力

    人对自我的评价体系有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在乎,他们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心...

  • 谈谈文学的标准

    1 文学的高低好坏有标准吗?有。有客观标准吗?没有。只有个人标准。读者对作品的评价,都是基于其自身的评价体系,而这...

  •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坚持30天分享营(4)

    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

  •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摘抄36——02 自我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总体特征/1 一、高考评价体系是以价值为引领的评价体系/2 二、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的...

  • 评价体系

    每个人都有一个评价体系吧 有社会 家长 朋友之中的 这些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喜欢的擅长的 但被这些追着 我们也就焦...

  • 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 A B C D sunshine know the core of an architecture

  • 门和魔鬼

    高晓松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上谈艺术创作和写作。 形容“艺”为专业,“术”为心里的世界。 “艺”是门,“术”是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艺·文学评价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h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