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把自己当回事》

读书笔记《把自己当回事》

作者: 在下7年售前工程师 | 来源:发表于2023-11-25 10:44 被阅读0次

    最重要的收获,是需要对自己真实,敢于表达真实,甚至知道真实的自己是怎样的。


    07 先确定对方是不是“笨蛋”

    巴菲特说:如果你打了半小时牌,仍然不知道谁是菜鸟,那么你就是。我想借用一下这句话,在沟通的话题里换一个说法:如果你已经知道对方是一个笨蛋,却仍然不知道改变和他沟通的方式,那么你也是。

    如果对方在同类事件中已经重复犯过同一个错误,那么在这一次交代任务的时候,你就需要明确地提醒他上次犯错的细节,并提醒他这个错误别再犯了。如果实在没法改变这个事实,你就不要再把类似的工作派给他,不然悲剧就会不断地上演。

    如果你感受到对方思绪比较杂乱,理不清重点,你就需要主动帮他理清思路,比如这些话要挂在嘴边:“咱们现在共识,一下。”“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这件事情的重点是这个。”“解决方案的关键是什么?”特别是当派出去的工作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任务时,你更需要帮忙理清时间的脉络和重点,不然对方连从哪儿上手都搞不明白。最后耽误的还是整个团队的时间。

    聪明人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笨蛋。时间流逝,有的笨蛋会脱胎换骨,变成聪明人,有的笨蛋会坚持自我,一直做笨蛋。我们永远不能对所有人都用一套沟通方法,那样不仅你会很辛苦,沟通结果也很难保证。如果不能想明白这个道理,那就说明,你才是笨蛋。

    02 “多喝热水” 到底错在哪?

    沟通,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更是情绪上的你来我往。我们通常会把情绪理解成一种辅助手段,而沟通中的内容才是。

    重点。有些时候,内容是要给情绪让位的,我们需要判断,如果对方的问题是纯情绪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对错、观点、道理就都不重要了。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和男朋友吵架了,需要找人倾诉男朋友的过失,她通常会先找自己的闺密。因为吵架之后的情绪第一时间是委屈,她需要一个倾听者、一个支持者、一个同战线的战友。她可以在沟通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直到自己的感性放大到最大值,然后理性慢慢回来。如果她找的是懂得共情的沟通者,那就会是一场同仇敌忾的交谈,就是对人不对事的被理解的感觉。如果女孩找到的是一个很讲道理的说教者,在情绪没有发泄出来的时候只强调对错和道理,那么委屈感就会加倍,女孩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关心,甚至会觉得全世界都是她的对立面。

    02  为了达成共识,该如何拆解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达成共识,是因为我们都被困在了当下的这一刻,而无法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事物。但凡我们能够跳出时间的框架,就能对自己的诉求有不同角度的认知,从而更加准确地理清当下的现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要解决当下的工作分歧,拉长时间战线,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做法。

    01 只有感受,不叫成长

    关于自我沟通,我一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我们都太过善于表达:我是这样的人,我是那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和“那样的人”往往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事情。相比语言,只有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才能真正表达你的样子。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往往在遇到重大挫折或者产生激烈情绪的时候,我们才会加深这种思考。因为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很多本能的修饰,一方面是修饰给别人看的,另一方面是修饰给自己看的。很多心理测试都得出过一个相近的结果: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和在自己眼中的自己永远存在巨大落差,几乎无法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当我们把维度进一步打开,你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别人眼中的你和真实的你、别人眼中真实的你和你眼中真实的自己,这几个维度之间,全部存在着巨大鸿沟。

    自我沟通,就是慢慢找到这些鸿沟中的一致性。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对话,就像看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温柔地,或者尖锐地问自己一些必须坦然回答的问题,不要欺骗自己。然后,努力地去碰撞,在碰撞中反思,不断地接近最真实的自我。

    只有当我们从自我开始沟通,沟通才真正拥有意义。

    08 我在哪个象限

    时尚大师山本耀司有一句话很打动我,他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对撞,因为没有对撞,我们就找不到对照的坐标,而没有坐标的自我,是没有根的。如何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完成这种对撞式的自我寻找和自我定位?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不错的方法:四象限法。

    四象限法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它的魅力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四分的视角,从而将世间万物按照一定的逻辑包罗其中。横、竖两条轴一确定,四个象限就分了出来。要在一个抽象的环境中定位自己是很难的,但是有了这个坐标系,我们就能清晰地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以聪明为竖轴,以努力为横轴,由此得到了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既聪明又努力的人;第二象限:很聪明但是不努力的人;第三象限:既不聪明也不努力的人;第四象限:努力但是不聪明的人。

    你属于哪个象限呢?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自己落在这四个象限中的哪一个位置是最糟糕的?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第三象限,毕竟谁也不想成为既不聪明又不努力的底层。但是仔细想一想,如果这个人不聪明,那说明方向或者方法就是错的,如果他还努力,岂不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给这个社会的麻烦也就越多。所以在我看来,第四象限应该是最糟糕的结果了。

    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听陈春花教授说起过这个模型。当时是按照能力和态度来构建这个坐标系的,竖轴是一个人的能力,横轴是一个人的态度。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既有能力态度又好的人;第二象限:能力很好但是态度很差的人;第三象限:态度和能力都差的人;第四象限:态度很好但是能力很差的人。

    你属于哪个象限呢?

    这个坐标系里有一个有趣的点,一般真正态度差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态度差,所以在自我定位的时候,态度这个主观因素很难打分。你可能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方法非常明晰,但是如果想认真地做自我剖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说到四象限法,我的收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四个象限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对比的力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也就没有自我定位。我们要从社会现实的基础出发去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理解自己的所在。

    任何一个集体里,人都会被分门别类,放入这几个象限。我们要理解的是人的共性和某个人的个性。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会在对比中不断确认自己的进步速度或退步速度,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思路,我们才不会被现实存在却暂时无法改变的状况扰乱心智。任何一个社会环境,都有头部,都有可以拍桌子、拿主意的人。你的风光,一路上都在被别人决定,可能你已经尽力了,态度够好了,但有时候你还是会被排到最后面,因为总会有人比你更努力,比你更优秀,这就是社会现实。

    四个象限会让你懂进退,不灰心。

    其次,这个坐标系解释了一个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事实:环境中的每个人都是动态的,一个人可能在这里是第一象限,但有可能到了更高的平台,就会立马掉到第三象限中去。也可能此时处于第三象限,经过努力和时间的加持,未来大跨步进入第一象限。同样,自己如果现在在第三象限,也会更清楚方向在哪儿。

    在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这四个象限中不会有某一象限为空的情况。我们幻想着如果把原来第三象限的那个人开掉了,大家是不是最起码可以保留在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结果是:永远会有人掉到第三个象限中。真正厉害的公司,不是没有第三象限的人,而是他们当中在第三象限的人去到任何一个别的系统,都能处于第一象限。

    这会让我们在自我定位的时候懂得人群中的必然,从而时刻谨记自己的位置随时会被人取代。象限的坐标是随时在移动的,我们不能讲自己会固定在某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并不安全。

    最后,四象限法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画出很多种多元的坐标系,它可以提供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在一次次对比和自我定位当中,我们能懂得很多原来觉得是一团乱麻的东西。能力和态度、重要和紧急、快慢和好坏、及时和长远,不同的横轴和竖轴将带来不同的思考维度和方式。

    说到这里,通过一系列对比和分析,除了让自己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正确的方法之外,我们还会学到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接受自己。四象限让我们看到尽头,看到极限,看到分类,看到形形色色的跃迁和下沉。只要我们不是在为自己的懈怠找理由,在真的尽力之后,或者在尽力的路途中,我们就会接受自己。

    四个象限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对撞,对撞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也定位到自己。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经过对撞,我们可以坦然地拥抱自己,在我们找到自己之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把自己当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ho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