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起,从每天不断学习不断赶路的状态中慢了下来,对自己及身边的一些人事物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意识到有些矛盾和冲突发生的根源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在2017年初听到了“非暴力沟通”这个词,当时的理解是,在沟通过程中不争吵、保持同理心、描述事实而不是讲观点就是非暴力沟通,也许是当时对此没有很强的需求,所以也没能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近期出现了很多事情,也有过很多困惑,学习了POV心理学,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没能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因为大部分时候都会觉得没有必要表达出来。
有一次看到行动派琦琦分享“非暴力沟通”,突然领悟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非暴力沟通的一部分,而我可以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解决自己的这个问题,从而化解与他人之间存在的问题。
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行动派的为期三天的“非暴力沟通课程”,今天是课程第一天,但已经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收获,因为之前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及四要素有了解,但今天的课程帮助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练习,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次反思和学习,以让我们快速掌握基本方法。
以下是我今天的收获:
1、要观察事实,而不是评价。
“他总是开会迟到。”
“他上周有3次开会迟到。”
“他表现很粗鲁。”
“他跟我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大,表情很严肃。”
以上哪个是事实,哪个是评价?
说出我们观察到的事实,让彼此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是沟通的基础。而我们似乎从小就习惯于对事情做出评价,而当我们在表达评价时,对方的感受如何呢?他是否会做出反驳?如果做出反驳,我们又会给出怎样的回应?
2、要表达感受,而不是给出指责性的观点。
感受是自己的、中立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可能会这样表达:
“我觉得你对我不好”
“我觉得你不喜欢我”
这是自己的感受还是观点呢?
3、要表明需求,而不是给出策略。
需求是每个人都想要拥有的,比如“和平”“喜悦”“爱”“尊重”“乐趣”等等,而我们在想要拥有“乐趣”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人“看电影”会觉得有“乐趣”,有的人会选择“购物”“打游戏”“学习”等等,这些看似是需求的事情,会被我们经常以需求的方式提出,而很多时候两个人发现彼此之间的需求不一样,就会觉得对方不配合自己,会产生抱怨等等。
而以上这些方式都是为了满足需求的一些策略,而策略可能会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在沟通的过程可以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也要试着接纳对方用不同的策略。
4、要提出请求,而不是进行命令或要求。
”你愿意告诉我,当你听到我说这些,有怎样的感受么?”
“为什么不听我说话呢?”
“请听我说话。”
以上哪句会让我们听起来更舒服呢?
请求与命令或要求的区别,是要给对方一个选择权。
期待接下来的两天会有更多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