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谜题性质,解密的7个故事,不同种类的不在场证明,女主是个钟表店老板时乃,顺带破解不在场证明,内容均非常硬核,开篇没有任何废话,直接进入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3371/41d0ae78ded95d11.png)
不在现场证明,是很多推理系的电影、剧集、小说中经常用到的手法,跟“密室系”同样非常受欢迎。这种手法的惊奇之处在于,在案件发生的时间区间里,嫌疑人正在另外一个地点,从时间、空间和距离上都不具备犯案的条件,然而这就是最大的联想性盲点,我们只关注于表面上的“时间轨迹的不可能”,从而忽视了案件本身内在的一些基础认知,当然,这也是这类作品受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 跟踪狂。通过食物的进餐时间和顺序来制造认知陷阱,利用人们对于习惯的的盲从性来判断问题,最终造成了死亡时刻的时间差。
2. 凶器。杀死被害者的凶器在死者死亡的时刻却出现在了另外一个地方,子弹的运行轨迹在较近距离射击中的作用被忽视,从而导致错误的认定,但高明之处在于,那两颗子弹就真的是从一把手枪中发射出来的吗?
3. 死者。杀人者和被杀者都死了,尤其是杀人者自己承认了,但从时间节点上推算,“杀人过程”完全不能成立,“杀人者”是清白的。在时间和距离的结合上,本篇运用的相当高明,但其实更令人震惊的是杀人者的特殊性。
4. 消失。钢琴老师的死究竟跟她的妹妹有没有关系?妹妹昏昏沉沉的睡了十八个小时,还有做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梦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某时、某地,自己的身体究竟在何方呢?让嫌疑人自己都感觉是自己犯案了。
5. 爷爷。回忆爷爷相伴的日子,和爷爷对自己的培养。
6. 山庄。利用度假山庄独特的构造,主屋与钟楼的十多米的距离,在下雪以后,脚印和鞋号的大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次小小的聚会,两人没有预期的会面,充满了浓浓的恶意。
7. 下载。利用限定发售歌曲下载的日期进行设计的手法,利用朋友的毫无防备,绝佳的手法。
在这个世界上,人有邪恶,有善良,人在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但请不要否定这个世界的一切,热爱生活,人生路上的荆棘并不代表着一切,有很多美好可能还没有遇到,只不过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发现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