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牛付彦 通讯员 周艳华)9月23日,正值农历秋分,亿万农民第一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新郑市红枣小镇。新郑是中华根脉之地、华夏文明之源和人文始祖黄帝故里,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中原大地秋意正浓,丰收正当时。
晒丰收粮、展丰收果、赏丰收景、吃丰收宴、话丰收情……主会场红枣小镇设置6大板块,20多个项目,充分展示河南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改革新变化、中原农民新形象。
载歌载舞庆丰收
人寿年丰,喜乐祥和。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拉开大幕。舞龙舞狮、扭秧歌、划旱船、农村广场舞……欢乐的舞蹈舞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会场变成农民欢乐的海洋。
好想你红枣小镇,是在传统农耕文明保护的基础上形成的枣树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枣树有10000多棵,它们是中原农耕文明的见证。9月,是红枣成熟的季节,“打枣不忘种枣难,三竿请出丰收年”,质朴、可爱的枣乡姑娘用传承百年的打枣仪式迎丰收,一张张笑脸映着丰收的喜悦。
各地特产迎丰收
金秋是美丽的季节,更是丰收的时节。古枣树下的大粮囤盛满了来自全省18个地市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各地农民看到家乡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在主会场展示,非常自豪,自发拍照分享“丰收的喜悦”。
红枣司令石聚彬介绍说,古枣树下的河南省18地市特色农产品大粮囤,寓意河南18地市五谷丰登、囤满仓丰。
砑枣技艺祝丰收
在中原农业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涌现出了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在惊叹中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深深地被新郑的砑枣技艺吸引。
新郑的古枣树都挺着一个大肚子,这和神奇的砑枣技艺有关。砑枣技艺是黄帝故里人民长期在从事枣树相关的农事活动中,摸索出来的提高枣树产量和质量的技艺,是中原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新郑土著枣农手持砑枣斧在枣树的腰间砍出品字形痕迹,目的是适当阻断养分往枝叶输送,将养分保留在树干上,提高枣树的坐果率和枣果的品质。
百枣百果闹丰收
新郑是红枣之乡,也是世界红枣之源。丰收长廊上展出近百个红枣品种,其中很多品种都是非常少见的。人们边看、边吃、边评,对一个名叫“灰枣”的品种赞不绝口。红枣司令告诉大家:灰枣色泽鲜艳、肉质紧实、核小肉厚,吃后满口余香,是706个红枣品种中最好的枣,好想你以灰枣为原料的多款产品畅销全球。
河南其他地市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有展示,整个丰收长廊一派丰收的景象,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的生动画面。
三农成果贺丰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
在三农成果展区,充分展示了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具体表现为50家绿色食品“双新双创”成果展、美丽乡村图片展、攻坚扶贫摄影书画展等,人们流连忘返,享受着三农的成果盛宴。
丰收晒场晒丰收
在粮食秋收之后,农村都有打场晾晒的习俗。主会场打造的中原丰收晒场将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向高潮。中原丰收晒场由天下第一枣、二十四节气雕塑、福枣山等组成。
红枣司令向大家揭秘:天下第一枣高达5.2米,用16万8千颗红枣组成,是迄今最大的红枣造型,寓意农民的好日子红红火火。二十四节气雕塑主体为古枣木和花岗岩底座,由“丰收之歌”旋律串联而成,寓意弘扬中原农耕文化。巨型福枣山象征着农民的生活节节高升,引得人们纷纷拍照。
在丰收晒场上,传统苇席晾晒着河南省18地市的特色农产品,五彩斑斓的农产品拼出了丰收的“丰”,晒出了五谷丰登的景,甜了农民丰收的笑容。
颗粒归仓祈丰收
中原丰收仓是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最大亮点,它是以中原粮仓为形,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蔬为基础,堆积成农产品标志性福瑞建筑,体现了《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的精髓,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据了解,中原丰收仓高18米,寓意河南省18地市共筑中原丰收大粮仓。现场,人们主动端起簸箕向粮仓注入粮食,寓意颗粒归仓,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开幕,10月7日结束,主会场内容丰富多彩,期间全省市民可前往新郑市好想你红枣小镇,与全省农民共庆丰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