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经典电影《龙猫》,第一次被搬上了大屏幕,我们80后这一代内心激情澎湃,但是看过之后,我发现激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连我们的下一代10后,也是激动万分,每天嘴里龙猫龙猫的喊个不停。
话还要从带闺女去电影院看电影说起,那天是特意为了看《龙猫》去的,我们早早的就买了票,进去的时候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放眼望去都是小孩子,并且几乎没有听到有小孩子哭的声音,大家都在认真的看电影,偶尔会讨论剧情。
我家闺女也不例外,坐在爸爸腿上,边看边跟爸爸小声说:这个龙猫好可爱呀,小梅会不会迷路呀,他们家的这些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呀,是不是最后找到小梅电影就结束了?等等等等。
从她那晶晶亮发光的眼睛中,我能清楚的知道,她喜欢这部电影,格外的喜欢,那么多的电影看下来,这应该是排在Number 1的地位了,以后可以考虑把老先生的电影都给她看一看。
大家可能会觉得电影看过就结束了吧,在她那并没有结束,她又申请看了一遍,当然没去电影院,在家里看了一遍,就这也获得了大满足,再也不吵吵着去看电影了。
这依然不算完,自从看完电影之后,每天晚上要求爸爸陪她演一遍龙猫,爸爸当龙猫,她躺在爸爸的肚子上咯咯笑,假寐,然后还找到了臭袜子当道具作为送给妈妈的玉米,每次他们两个拿起臭袜子的时候,还煞有介事的说:送给爸爸,送给妈妈,放在鼻子边闻了闻,然后说啊,原来是臭袜子呀,丢掉,然后两个人对着哈哈大笑。
很多次乐此不疲,爸爸没办法陪她玩儿的时候,她就意犹未尽的说,好吧,今天不玩了吧,那记得明天一起玩儿哦。昨晚又没玩,非要让妈妈给她讲龙猫的故事,讲着睡觉,但是我讲的乱七八糟的,好几次都被她纠正过来了,相当于她给我讲了一遍。
看我剧情记得不准确,她大声的叫爸爸,让爸爸给她买一本龙猫的书来读,至此,龙猫这个产业链在我家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一条龙了。
还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自从看过电影之后,早晨起床的音乐都换成了范晓萱的《豆豆龙》,自己边哼着边起床,那怡然自得的神情,驱走了早晨的困意,痛痛快快的穿好衣服去上学了。
感谢宫崎骏老先生,提供了这么好的电影,让充满童真的孩子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温情的一面,将善良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间。多看看这种电影,远胜过看什么《光头强》呀《神奇飞侠》之类的。
我家娃儿马上五岁了,这个年纪正是个人内省智能启蒙的关键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要多提供点这种真善美的资源,让她可以通过这去理解这个世界,一点点的去形成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体系,工程量巨大,我也就提供这一砖一瓦。
爱孩子,要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存在,拥有一双敏感的眼睛去发现她们感兴趣所在,绝对不带半点强迫意味。
不管是从生活作息、行为习惯、学习知识哪方面来要求,如果一有“训练”的痕迹,那就让育儿这件事变了味。怎么能用我们有限的认知,试图去改变拥有这无限可能的孩子呢?那不是在育儿,那是在制造一件作品,一件已经成型了的作品,现在我们的孩子,还未成型,无限潜能等待着他们自己去发掘。
我要用更多美好的东西,去帮助她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世界上的真善美,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谢谢你,龙猫,你是真善美的起点。
后记
精装本 谢谢你,龙猫无限爸爸真不愧是女儿奴呀,看闺女喜欢到那个程度,屁颠颠的给她买了一本超级精装的绘本,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竖版书,内页的精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看到书的时候,就能想起当时的电影的场景,无限爱不释手了,读完了之后她自己还说,妈妈,我还要再复习一遍。没有辜负爸爸的一片良苦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