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就隐约有个感受,读书很多的人,最后很容易陷入书本之中,完全隔绝了鲜活的外部世界。只是在一两句话的佐证下,完全还不能够印证自己的想法。比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有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等等例句。
相似的一个意思,由不同人的人在说出来后,而又在一个作为反馈的我这里,可能还是在时间上需要酝酿。对了,这一次看到的那句话是——只有放下大脑,生命才能全然打开——高艳津子。
我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会对以上的句子有个反应,但我想说的是,在经过多年个人的摸索,多番波折之后。我为我是因为想的太多了,而真实地和世界发生碰撞的冲动性就越发的少了。
文章标题里的放下思想,多半是在对自己的反思,而还有的一半是为今后而重新定性。当然,我也有理由相信,还有更多的人不敢面对现实,从而躲在文学作品后面,或是躲在网络游戏后面,又或是干脆超脱世俗,走向另一个世界。
亦如高艳津子的那句,放下大脑才可以让生命打开。如果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可以在这里显出若干的问题。但是一句话,或是一个眼色,他们都是相似的,只有将他们放置到合适的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其中的价值。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才能做到放下头脑,其实我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到。在思考了现实很多种可能以后,有人觉得那已经足够显出自己的才智了,至于做不做都毫不重要了。如果真的让“我”去做,凭借强大的思维能力,做好也只是片刻的功夫而已。
人的行为和思考要在什么范围才是正常的,我的看法是,别再去计算“度”的问题了。现实的生活准则,大抵如一个刚学了开车的人,留下的行车轨迹只会是摇摇晃晃歪歪扭扭,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