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带小孩未被满足的被看见,被听到和被爱的需求会影响我们成年世界的各种情绪和决断。下面为大家介绍七种内在小孩原型。
第一种守护者。该类型的内在小孩源于相互依赖的关系模式,通过忽视自身需求以获得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这类型的内在小孩认为迎合他人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才能得到爱。
第二种高成就者。该类型的内在小孩通过获得成就,让自己感到被看见、被听到或者被重视,用外部的认可来抵消自己的低自我价值感,认为只有获得高成就才能得到爱。
第三种低成就者。这一类型的内在小孩由于对可能的批评感到害怕,或对可能的失败感到羞耻,因而会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从不主动发挥自己的潜力,从根本上拒绝经历可能让自己产生情绪波动的事件,认为只有保持隐形才能得到爱。
第四种是拯救者或者保护者, 该类型的内在小孩怀有强烈的试图拯救身边人的冲动,试图以此疗愈自己的脆弱,该类型内在小孩儿的眼中,他人总是无助、无能,且具有依赖性的,保持强大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爱和自我价值。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帮助别人,关注别人的愿望和需求,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爱。
第五种是快乐者,该类型的内在小孩总是保持开朗快乐的喜剧人的形象,从不表现出痛苦、软弱和脆弱,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情绪状态的波动而感到羞耻,他们认为只有确保身边人都快乐,自己才能感觉良好,才能得到爱。
第六种是奉献者。该类型内在小孩与守护者相似,源于深度的户累症,他们为了服务他人,可以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忽视自己的所有需求。他们可能在孩提时期身边就有如此乐于自我牺牲的人,并视他们为榜样,他们认为只有保持善良而又无私的品格才能得到爱。
第七种是英雄崇拜者,该类型的内在小孩依赖他人或人生导师的指引,这种内在创伤可能来源于孩提时期那超人般从不出错的亲密的看护人。他们认为只有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视他人为人生榜样才能得到爱。
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至少一种或多种内在小孩的创伤存在。只有这些创伤成功得到疗愈,我们才能够活成自己真正喜欢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