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在听到孩子说“你不要管我”、“我不想和你说话”时感到伤心,觉得孩子不需要自己了。但每个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其实并不是轻易完成的。
他们一方面渴望摆脱父母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成人后“抛弃”他们。
因此,和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少说多听,听和说的比例最好是8:2。
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你认真地在听,可以使用“倾听三步法”:
重复孩子的话。
共情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释义和总结。帮孩子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等他做出回应。
例如:
儿子:我再也不打球了,我讨厌打球!
父母:你讨厌打球?(重复)
儿子:是的!今天的训练糟透了,队友们都说我菜。
父母:他们说你菜?那一定刺痛了你。(重复+共情)
儿子:是的!我讨厌被说菜,但我确实经常……
父母:那么,你不喜欢打球是因为队友们取笑你?看来你的击球水平还有待提高。(释义和总结)
另外想和孩子保持联结感,要注意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传递爱,比如:
1. 不将孩子的不努力归罪于自己或他个人
2. 不再跟孩子说他有多聪明
3. 不针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说教,或对他过往的失败喋喋不休
4. 切忌不停唠叨
5. 试着引导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6. 不过度询问或建议
7. 孩子想倾诉时,认真听
8. 教给孩子求助的技巧
9. 如果孩子需要帮助,试着找人帮他
10. 帮助孩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链接,是他幸福感的基础。
当他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和爱,他知道身后有父母这座大山,他就会有勇气驱动自己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著名青少年心理学家安东尼·沃尔夫曾说:
“你要有信心——不是相信自己总是能做对决策或者始终掌握得住孩子,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个地步,甚至可以说都差得很远。
但是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教育孩子的人,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孩子的人生终究是他自己的。父母能做的只是,尽量在他无法独自行走的年纪,给予他支持和辅助。
让他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找到自己内在认同的人生价值,获得独自勇敢前行的动力。
学着信任孩子,给他自由,包括失败的自由,认识自我的自由,找到自己内在动机的自由。
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培养起他的自驱力,帮助他渡过这个艰难的阶段,迎接独立的自我。
你挡不住春天,那就让春意满园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8436176/680ae7c046538ae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