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在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的孩子要学会什么,才能应对激烈的变化和竞争?
我的思考也是所有父母面临的问题。
教育部已经公布了中高考改革的方向,我们深度合作的国家级名校也在进行彻底的课程改革。
但时代变革是快于教育变革的,教育变革是快于学校变革的,学校变革是快于家庭变革的,而孩子又经得起家长多长时间的耽误呢?
我的课程以语文教材为依托,紧扣面向未来必备的四大能力: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和情商力,并系统整理了让孩子能够在四个能力方向上逐渐进阶的方法。
我研究了国内外的教材和能力素养读本,将教育发展学、心理学、戏剧表演学、经济学的多维思维模型进行整合,研发了一系列原创工具和量规,让效果当场可检验。
而想要加入这个课程,不看孩子的水平,只看家长两点:1.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 2. 愿意花时间
能力建设越早越好,习惯养成越早越好,让我们的孩子打好底层能力,自驱向上。
我想做一门语文课,但是目前售卖的还只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和同学服务。但是我确认它是目前市面上可能所有的在线培训,或者跟学校的教育都不完全一样的语文课。
它有两点不一样,第一点,是它真的以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真的,不是任何以能力为借口的这样一堂语文课。
第二个,它是家长和孩子同时教的。因为我们在教育上有一些心得,就是真的要帮助孩子建立起他的能力体系。把一个方法变成一个习惯,没有家庭教育的参与,没有家长的参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所以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就会推出这样一个以能力为目标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教的语文课。而且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正式实验,我们发现我们教的语文的能力会一年级的孩子学的会,大人也不会,所以我们真的不是说让大人陪绑,杀你们的时间,是真的来补足这方面的家庭教育的不足。
总的坡度是这样形成的,这个时代的变化要来得比目前中国整个教育目标的变化快,但是这个教育目标大的变化要比考试改革的变化来得快。考试改革非常快,因为中高考的考试改革从2017级的学生就要开始实行了,也就是说2020年可能就要面对新的中高考。
考试改革的变化比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变化来得快,目前可能只有少数头部的最好的学校在试行新的课程改革,全面的试行。接下来会普及到更多的学校,因为这是大的方向。
最后一个是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的变化,要来得比家庭教育的变化快。这一连串的四个大于号,时代的变化比考试快,考试的变化比课程快,课程的变化比家庭快。你就知道家长和家庭教育处于多么不利的位置。
这三个如果你跟我一样相信的话,你是否相信等到你上小学上初中的孩子将来要工作的时候,十几年之后,他可能找寻的工作,现在这个职位还没有发明出来。
再往下看,就是我们新的中高考改革会面对什么新的考试方法?我找国家课标组要了几道未来的模拟题,这些模拟题已经在十几所高中开始做实验了,也就是说这几道题未来未必在直接的题库里面,但是改革的方向是确定的。
先看一道生物体,说一枝红杏出墙来,请问它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样的。然后你会看到一张图表,高等植物对于某些激素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这张图里面,我们会注意到说根和茎在不同的激素反应下,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理解了这个敏感度之后,如果你要向根部施肥或者向茎叶喷洒施肥的话,要注意什么?
这道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要有非常综合的观察和阅读能力,你既要有读文本的能力,知道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什么意思。然后你要有读表格的能力,你知道A点、B点之间在根茎的变化当中意味着什么。然后你还要有综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只是一道生物题。
我给大家看一道语文题,这道语文题叫做你阅读老舍的最后一课、郑振铎和都督的最后一课,说现在最后一课里的三个老师被集体邀请到演播室里面,现在你是主持人,请问你要写一个采访提纲。你想一下这道题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是什么?首先你得会拆题,你得理解题在问你什么。
这道题真正需要孩子去分解,去结构化这道题的需求,本质上是这样的。首先,你得理解三个最后一课里面的老师,他们都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们遭遇了什么。因为遭遇了这件事情,他们在最后一课里的表现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把这一步结构化完了之后,第二步要加想象,因为这三个人是不可能一起到你的演播室来的。既然题这么出了,那么你得给他设计一个专门的场景、环境、原因导致这三个人会一起走进你的演播室,这一步是要靠想象的,你给他加了一个新的场景。
最后你要以刚才的结构化表单加上新的情境的想象去整理你的采访问题,而这些采访问题最后要把三个最后一课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和人文情怀都问出来。
再给你看一道数学题,看看它在考什么。这个数学题给你2014年某地商住房完整的还贷表格,比如说你大概每个月还多少钱,什么样的利率,怎么来计算的。
接下来它最后让你推理的是什么事呢?我们来看看题目的要求,你推导一下30年期的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下每月还款数额,这个公式是怎么样的。
原来是很多的数学题你知道一个公式,然后你知道在某个特定场景里怎么应用,然后利用这个公式解题。
而新高考的要求会给你一个不完美的条件,就是你刚才看到那张表格里面,可能有些信息没有那么有用,但是没关系,它就把一张表格都扔给你,你要选取有效的信息反过来把公式推出来。
这三道题在告诉我们什么?这只是三个例子,这三道题告诉我们的事情其实未来的中高考改革都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要从解题变成解决问题,而且是真实世界里的解决问题的状态,即条件是不完美的,解题经常给你一个完美结构,因为你知道的ABC,所以能推出DEF。
但是现在ABC是不完美结构,然后你要挑,自己找重点,重新结构化,然后来找到有用的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你会发现所有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没有标准答案?也许并没有完整的标准答案,虽然你最后推出的30年的等额还本付息的方式可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语文题采访提纲绝对没有标准答案,你想突出哪个方面都可以。但是过程当中,就能把你的综合素质给考察了。
这个是未来中高考改革绝对不会变的方向,就是一定要努力去奔向的方向,而倒推回来,未来我们的课程体系其实也是在改革的。
看到这三道题的时候,我问过身边很多朋友,说你怎么来想?作为一个家长。很多家长已经蒙圈了,因为他发现无论他是多高的学历,这个考试方案跟他原本具有的能力之间,其实已经出现比较大的裂痕了,他不知道用一套完整的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孩子。
所以,其实也是看到了这几道题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叫做得语文者得天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理解说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意思是,未来英语可以考三次,数学的难度是会下降的,而语文的难度是增加的。它的宽度也是变宽的,所以语文变得更重要了。
如果你只理解到了这一层,对不起,你没有理解到位,我刚才给你一道生物题、一道语文题,一道数学题。你会发现所有的题里面,语文不好,阅读理解能力不好,你所有的学科都会丢分。
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理解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不是语文一科会拉分,而是每一科都会因为语文而拉分。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变得越来越多,即便是生物,在刚才的题里其实也是没有完全的标准答案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标准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起的关键作用会差别非常大。为什么?
假定这道题有标准答案,其实因为老师知道标准答案,他会倒推来猜你的答案是否符合他的预期,你对一点点,他可能猜一点点,能给你一两分。但是如果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就倒过来了,就是你要说什么,得让老师理解。
所以即便你心里想明白了,你表达不对,你还是不能得高分。你从这两点就理解阅读力和表达力,因为语文说到底就是语文理解和表达力。
所以,这两者加起来会在所有的学科上使得你变成一个拉分的最后的结果。看完成这样三点你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是中高考改革未来的这样一个趋势。
我们再看后面的大于号,中高考改革要比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来得更快一点。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名校,他们的整个课程体系已经变成什么样的呢?我带你去看一家北京非常著名的学校——十一学校。
十一中学已经拿到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唯一的机构特等奖,这个学校高一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高一的语文课已经不是一篇一篇文章上,会每两周变成一个学习单元,在这个学习单元里,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制定自己的在这个学习单元基于老师给出的资料包而得出的这样一个学习的安排。
这个学习要完成的目标,比如说你看了实际要完成的目标,就是要完成史上最佳君臣组合,一个君王、一个文臣、一个武将,怎么把这三者放在一起。
他们两周里面的阅读篇目有多少,列上最上面的,全是学校要求读完的篇目,你读了这么多,才能把每个人的特点,他有什么样的特点,你理解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你才能够去做君臣的组合。
所以,我在这里其实不能完全展开,我们能看到他们两周之内对于孩子提出了各种各样大的目标,君臣组合怎么列,还有子目标,外部命运加给他们,还有恒定的指标,来看到你完成到的是良好、优秀还是范文级。所以整个考察已经变成了综合能力素质的考察,任务也变成了综合能力素质的任务。
这不是北京十一学校一家说闲着没事我们改革走在最前面,我们与众不同,十一学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样的学科改革的方向最终是可以能够移植到别的学校。
也就是说最终所有的学校都要变成以这种模式为主要的上课模式。
你看完了中高考改革的方向和看完了学校正在发生的课程改革的方向的时候,是不是作为家长其实就会意识到我说的,到底什么叫做时代的变化是大于大的教育目标的变化?大的教育目标的变化,能力素质的要求是大于快于考试改革的变化,考试改革的变化是快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快于我们家庭教育的变化。
大多数的家庭,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多叫做什么呢?有效的督促,你该读书了,单词默了没有,你到底课外阅读读了多少,某某网校上了没有?大多时候你提供的还是督促,而真正需要在家庭环境下帮助孩子建立的底层能力体系,其实家长能够参与的非常非常少。
所以面对未来,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底层能力,什么样的底层能力可以让孩子具备了这些能力之后,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呢?在我看来,孩子的底层能力是可以被结构化的,我们认为分成四个大的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学习力,比如说时间安排能力就是一种学习力,如何让上课变得更有效率的听,如何提高你的记忆力,这其实都是学习力上的工作。
如果细分的话,我们一个个去把学习力变成一维的能力,通过我所谓的一维的能力,通过一次培训,你可能就能够掌握方法地解决一件事情的能力,叫做一维的能力。
如果刚才的中高考改革的方向其实都是多维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右上角,
思辨力,思辨力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的结构化的能力,其实在考题里面你注意到文字变成表格的能力,表格变成文字的能力都是结构化能力。
比如说你写作文怎么能够结构化地组织作文,比如你要用几句话进行自我介绍,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其实都是结构化的能力。包括辩证的分析能力,都在思辨力里面。
下面还有创造力,比如说你的想象力怎么来。我们说创造无非是一边你要存足够多的素材,就是你脑子里得有观察得来的素材。另外一边你还有一些方法和工具,使得说你这个工具可以调起你的素材,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我们刚才说了,你得理解最后一课里面三个老师,最后才能把他们装到一个演播室里采访他们,这部分是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最后还有情商力,包括换位思考,如果你如何跟人人际交往。为什么呢?是因为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里面,把一对一,一个人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这种模式变成了小组讨论的模式。所以如果不能跟人合作的话,你恐怕会在未来的学校学习当中会碰到特别多的麻烦,所以真正的不是说情商只是一个人说话比较好听而已,更多是人际相处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力,形成共处的能力。
基本上这四大能力是要具备的,但是我的想法,很多人都说我们要培养能力,具体能力怎么培养怎么落实,怎么能让你看见效果,这件事情我找到了一个基本方法,所以我不同意说能力建设语文教育是一个没有标准方法,不能短期见到效果的事情,我真的不同意。我找到方法特别简单,我就是把综合能力拆解,变成一维的能力,把一维的能力找到一个工具,让你使用这个工具,当场20分钟、40分钟就能够见效。
所以在见效之前,这件事情归我,但是,我还是要说但是,我不是神仙,我能找到方法来解决一维的能力,但是真的在生活当中运用这些能力,把一维的方法去变成你孩子习惯,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到你,除了家长。
因为只有在生活中练方法,才能变成能力,能力常常用,才能变成你孩子甚至都不需要跑到前台来,变成反应的一种习惯。这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做一个以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课,而这个语文课一定要孩子和家长同时上。
好,这是我对我的语文课的一个初心的基本解读。
这个课其实并不是我们心血来潮,之前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在上学期开始,已经有一百多个孩子加入了我们第零期的实验班,实验班学习的效果非常出乎意料之外,打造这个课时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能力虽然是长期积累的,但是好方法是当场检验的。
所以我们的及非常强调说这个好方法的当场检验是孩子们真的可以当场学会,我们发现孩子只要捅破这个窗户纸之后,他们爆发出来的潜能是超乎想象的。
举个例子,记忆力一直是孩子学习中非常苦恼的事情,怎么提高记忆力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件事情,第一个怎么把你的注意力单元延长一点。因为现在孩子的注意力单元普遍短,为什么?是因为孩子的整个注意力大量的被一些线上互动类的游戏也好,互动类的阅读也好,比如说你点一点龟兔赛跑,随便点一点小兔子的耳朵,这类的游戏家长还是要稍稍控制的。
为什么?整个龟兔赛跑是有一个故事流的,所以你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应该集中在这个上面,但是如果你让他在Pad上做不必要的互动的时候,他看了一句的时候就戳兔子了,看耳朵动了一下,又戳戳叶子,看会不会动,然后再戳小鸟看它会不会叫。其实这些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所以他看一个故事就会被拉开几十次。未来他坐在课堂注意力很难集中。
等到进入二年级进行大量的阅读的时候,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在这种情况 下,一个人是很难调动多个感观形成记忆力的。比如说妈妈给你一个图让你记住要买的六样东西,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非常多样,你说我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它记下来,变成纸条,也是OK的。
但是我们的要求其实是这样的,一是观察,二是你自己找到一个规律,第三,利用这个规律去把它记下来。这样,你就调动了多个脑区,比如说颜色的记忆方法、形状的记忆方法、一个故事的记忆方法。你能调用的脑区越多,记忆力就越好。这是一定的。
所以看看我们的同学经过我们这样的能力培训之后,比如说这个同学就说了,他说他是用红绿灯的方法来记的,因为图上六样东西分别是绿的、黄的、红的,他就记住了这六样东西。
另外一个同学是一个故事逻辑,就是他自己行为的故事逻辑来记的,然后他把整个故事记下来之后,说我先要吃水果,吃最特别的,酸了,我要吃甜的,吃完甜的,我还要吃蔬菜,光有黄瓜太淡了,所以我还要吃辣椒。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其实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记忆力训练的方法,你们看到《最强大脑》里的那些比如说一百个盒子,每一个盒子放一个东西,没有关联,你拉开一个关上挑出一个东西,其实那种神一样的记忆力也是用这种底层能力培训出来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
图(看图写话)
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训练方法,在我们实验的一百个孩子当中,不分他原来是什么样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写出一个完美的故事结构。而这样的完美故事结构法,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就达成了他的底层能力。
实际上非常复杂的写作,比如说你回头想想,比如说功夫熊猫,其实本质还是这三个解决方案,前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矛盾引入,解决问题,最后再说一个心情。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这是打开想象力的训练,这只是我们最后留的课后题,仿照下面的句形写一个文章。注意,这里的小蜻蜓是横线做填空,这个小蜻蜓是有性格的,其实在留这个课后作业题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想象力训练。
我是一条鱼图片
想象力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天然是有这个潜能的,他们的问题是想象力到处跑,你一开枪,它往八个方向跑。作为家长来说,很难训练他。所以你真正要进行的想象力训练,是要把他的想象力放到一点上,把这一点想象做足,这是真正把这个能力能够落下来的一个方法。
所以,我们就发明了一个小工具,这个小工具是一个魔法棒,但是它有一个使用规矩,就是你一次只能变一样。
比如说在这里你变成了一个小蜻蜓,好,现在你就有蜻蜓的视角。所以你就变成了一个蜻蜓,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能感受到什么,你就要创造这个环境。
同学们的答案已经是我觉得非常超出一年级普遍的能力的,其实只是通过20分钟的训练。当然在这个想象力训练之后,打开五感的训练,我们是通过一次亲子课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来的。
所以为什么说这次我们不考家长?因为其实我们特别有信心,就是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无论孩子的基础能力是什么样子的,通过简单的训练,掌握这个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只考家长,我们不考家长的学历,我们觉得一年级孩子都学得会,成人有问题吗?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我们只考家长两件事情,第一,你真得认同我们的学习理念,我们没有多少题让孩子刷,每节课留给孩子的作业,五分钟就完成了,只有一道题,我们不是刷题型的培训。
第二,你真得认同我们这种能力训练的方式,最最重要的还是你愿意花时间。也就是说好方法虽然可以当场检验,你的孩子20分钟、40分钟就能学会,但是你要把这个方法真的变成你孩子的终身能力,变成他的学习习惯,除了您,没有人可以帮他了,学校的老师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分给孩子的。所以这是我们对家长的唯一诉求了。
有一点我觉得是特别幸运的,在我决定做这样一门完全以能力为方向的语文课时。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成大的三个方向,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有18个具体能力,又有一些细节的要求。
在主要的能力方面,你会发现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是他们的三个大方向。再往细了分,你会发现比如说自主发展里面,自驱力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有能力的要求。
但是这些能力即便分到最细的里面,你们仔细看一下,其实在这个里面依然家长们是非常困扰,说我怎么把这些细分的能力,比如说怎么样让孩子反思,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孩子反思。还是要从一维能力开始建设,所以这部分是目前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这部分补充本来就应该在家庭里完成。
为什么这些能力素养的教育特别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我们,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像十一学校,都是从语文课先开始的,为什么?这一定不是巧合,原因就是两个,我刚才已经跟大家分析了,什么叫做得语文者得天下,因为语文成绩不好的话,在未来的考试改革里,是把所有学科的分都会拉下来,这是一定的。因为所有学科都强调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件事情就是语文特别适合做综合能力的底层培养。因为语文本身大量的就是用来做别人文章的理解和自我的表达,就是做这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无论从素材,还是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特别适合把你的辨析力和想象力放到一起,它是有完美的结合点的。
所以,无论是目前国家主导的教育体系的课程改革,还是我们推出的能力培养的这样一个素质课,都架在了语文这样一个基础材料上,其实并不完全是巧合,而是有它的规律在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得到的特别多的教育界专家的帮助。我们也看到比如说十一学校在这一轮的教育改革当中先行先试,从他们的组织架构改革到他们课程内容的改革,到现在研发的改革给了我们特别多的启发。
我其实特别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这个PPT的左边,这是我们拍摄的现在十一学校上语文课的一个真实场景,不是他们临时搞的一个活动。就是他们平时所有的语文课都是这么上的,他分成一个小组,一个小组有五到六名学生,会提出整个两周大的目标,每天小的子目标。
在这个子目标下,都会给孩子们材料包、脚手架、方法论,然后来一步一步推着孩子的自驱力和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他们的交流能力,把孩子一步一步往前推。
这就是我今天反复在强调的一件事情,对于今天的家长来说,我们必须得认识到时代的变化是快于教育改革整体目标的变化。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我们刚才说了,就像在2018年推出的中国学生素质基本核心素养,这是有明确的标准的。
这个标准具体怎么落下来?就要落到考试和学校课程改革,而目前的现状是考试的改革比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来得快。而学校的课程体系改革比我们家庭教育改革来得要快得多得多。
所以家长完全在没有摸着门的状态下,还用老一套的方法对孩子们提出老一套的标准,用老一套的监督方法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不是在给孩子加分。
图
我常常说一句话,叫做在家庭教育当中,讲道理是最没有用的事情,因为这个道理到孩子的行为之间,当中有巨大的空缺,你并不知道怎么去填。
举一个一二年级常见的例子,有很多家长反映,我们家孩子到现在不会好好地收拾书包,经常落这个落那个,老师发短信,我就到学校送东西。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不会收拾书包是孩子不愿意吗,孩子懒吗?事情远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们把孩子回收拾书包这个行为跟他自主管理这个目标联合起来的话,这个行为离这个目标有多远呢?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目标孩子会自主管理,你先得树立这样一个目标,你把自主管理分成分目标,比如说会收拾书包,收拾书包这件事情上,有没有一个工具呢?有,这个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课程表。他先得会看课程表,你说我们家孩子会看。
他有没有把看课程表和收拾书包的行为联系起来呢?有的时候特别简单,就差这么一层窗户纸,你有没有指挥他看着课程表收拾书包呢?他有没有通过课程表看到今天有几节课,比如说体育课,有没有带运动鞋,冬天不要穿长羽绒服,否则运动不方便,有没有自主想这节课我应该带什么,我做好的作业有没有放到一个特殊的交作业的文件夹里,你有没有提供这些行为逻辑的支持呢?
所以你会发现目标和孩子行为之间,其实是需要家长帮忙点一层窗户纸给他一个基本的工具包的。所以家庭教育里,讲道理没有用,有方法才有用。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坚决要在周末把这个《泉灵的语文课》上成亲子课,平时的两节课,20分钟一节课,孩子自己上就可以了。然后周末的这一节课40分钟一定要家长在一起,因为在家庭里头,家庭教育必须在这个方法论上有共同语言。
当孩子说我要用一个小工具提问的时候,家长必须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家长也必须能够帮助孩子判断说你提得好不好,工具有没有用错,这样你才能够在平时很简单的时候,比如你做一个番茄炒蛋的时候,陪着孩子上下学的时候,能够帮助他用我们教到的工具锻炼他的核心素养。
所以我们的工具方法当场就可以检验,如果孩子在20分钟还没有掌握特别好,我们还有线下的群运营,帮助你孩子更好地掌握。总之,我们经过实验,大多数孩子20分钟绝对没有问题,掌握一个工具的用法。
但是他能不能在家庭里面举一反三长期练习,变成他的习惯?真的,我还是那句话,除了您,没有人可以帮他了。
接下来再来看一个例子来证明一下,我们有很多的亲子课,这个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你的孩子能够理解,帮助你的孩子能够表达,同时也是一种特别好的亲子关系交流的工具和基础。
比如我们有一个用情绪地图来作表达,我们出的题是这样的,比如说愤怒、生气、失望、绝望、沮丧,你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把这些词用得非常到位吗?如果我仅仅从词汇积累和阅读角度上,你会觉得是有难度的。
我们把这些用一个工具和情绪地图把这些词做一个定位,比如说这些词的纵轴都是不高兴程度,绝望比失望要不高兴一点,横轴是用力的程度,愤怒比生气要更用力。然后你能不能在这些定位上给这个词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在真正的交流技巧里,是你所有的情绪都要有一个原因,当你能够把原因和情绪做很好的连接的时候,你的表达就是准确而生动的。
图(情绪地图)
所以你光让孩子说你阅读理解要知道这些词的用法,你在写作文,用词要生动,你光这么提要求,这是家庭教育最没有力量的讲道理,当他持续连接起来的时候,就是生动的。
经过40分钟的时候,孩子的收获是怎样的。一个同学说,一天爸爸妈妈跟我说我的布娃娃太多了,可以送一些给甜心妹妹,我很沮丧,每一个我都很喜欢,送走哪一个,我都不开心。甜心妹妹选了一个小浣熊和小白兔,我很失望,妈妈说好像她也很喜欢我最喜欢的玩具,我简直绝望了,于是我和她抢了起来,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我很生气,结果旁边的小朋友哈哈大笑,我真的很愤怒。
你可以看到她的每一个词都跟她的行为连接起来,这个词就变得准备了,所以最后爸爸妈妈说了,这个小朋友当时在上大班,她当时真的很愤怒,而我当时只是做沟通,并没有让他理解情绪变化。后面会多做沟通,知道有原因,才会平静下来去解决。
我们通过例子告诉您我们的方法,孩子们真的可以掌握,而掌握了方法,孩子们的潜力绝对会让你惊喜。
一二年级的时候,他的一维能力正好对应一维的任务,因为他大多数接到的任务就是一维的,所以这个是无缝连接,到三四年级以后,任务目标越来越复杂了,这时候你再训练一维能力,这里面会有一些差距,有一点点难度,所以肯定是越早去培养这个能力,越早养成习惯,你未来孩子跟别人的能力差距就会越明显,这是一定的,所以一定要早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