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寻求年少时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有些追求爱,有些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在童年时父母离异的孩子,或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缺乏爱和关怀,这种缺乏会引领着Ta一生都在追求庇护和爱。纵使外表坚强,内心却无比脆弱,有时候,他们会发出照顾对方的信号,表现得很强大,很成熟,很有爱,但是这正是内心索取的一种表现,越表现自己很会照顾对方,可以倾舍自己所有的爱给对方,这正是自己内心的需索,希望别人如此对待自己,便把这些索求加在对方身上,并以此希望得到同等的回报。
有一些,更会以自己的付出来试图捆绑对方,逼使着对方去感恩自己,从而产生愧疚而因这种愧疚的情感而不得离开。这正是内心懦弱的表现,以付出来换取自己想要的情感需要。
在童年时物质上缺乏的,Ta的一生都会在物质上追求。喜欢一切的奢侈品,有时候会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无节制地挥霍,以物质来填充内心的残缺。喜欢展示,越是喜欢用物质来炫耀,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人,内心是自卑的而脆弱的。Ta企图用自己拥有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越是宣说,越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不是为自己的而活,而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没有目标,不断地升级自己对物质的欲望,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而这样的需索,就如同行走在浩荡的沙漠中感到的饥渴感,越渴越想喝。只有对物质不断地升级而获得内心虚荣心的满足。可是终究欲壑难填。
童年的缺失,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来治愈。需要痛苦来获得感悟,需要挫折来获得训练。这是一条训练自己心性的漫长而迂回的路。人须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愈的能力,遇到痛苦或问题,独立思考,借助阅读圣贤的书籍来获得自省,启发,觉知,了悟。先自度,而后度人。
有一些人,是幸运的,通过不停地向内观照,诵读经典和圣贤之书,也经过一路的经历实践,心慢慢地打磨得剔透而又清明。可是有一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行过自己我教育,一辈子都被童年时的缺失引领,而不得解脱;那也是多生多世的业力,而得不到解脱。因这种缺失而产生需索的念头,一念生,再生一念,念念相继,就因这需索的念头,而不断聚集业债,无有出离,不得解脱。
那颗舍利本来光明无比,只是太久没有擦拭了,挥一挥尘埃吧,让你心中那颗舍利重现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