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的缺失与修行

心的缺失与修行

作者: 善生的留白小题诗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11:07 被阅读0次

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寻求年少时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有些追求爱,有些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在童年时父母离异的孩子,或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缺乏爱和关怀,这种缺乏会引领着Ta一生都在追求庇护和爱。纵使外表坚强,内心却无比脆弱,有时候,他们会发出照顾对方的信号,表现得很强大,很成熟,很有爱,但是这正是内心索取的一种表现,越表现自己很会照顾对方,可以倾舍自己所有的爱给对方,这正是自己内心的需索,希望别人如此对待自己,便把这些索求加在对方身上,并以此希望得到同等的回报。

有一些,更会以自己的付出来试图捆绑对方,逼使着对方去感恩自己,从而产生愧疚而因这种愧疚的情感而不得离开。这正是内心懦弱的表现,以付出来换取自己想要的情感需要。

在童年时物质上缺乏的,Ta的一生都会在物质上追求。喜欢一切的奢侈品,有时候会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无节制地挥霍,以物质来填充内心的残缺。喜欢展示,越是喜欢用物质来炫耀,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人,内心是自卑的而脆弱的。Ta企图用自己拥有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越是宣说,越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不是为自己的而活,而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没有目标,不断地升级自己对物质的欲望,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而这样的需索,就如同行走在浩荡的沙漠中感到的饥渴感,越渴越想喝。只有对物质不断地升级而获得内心虚荣心的满足。可是终究欲壑难填。

童年的缺失,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来治愈。需要痛苦来获得感悟,需要挫折来获得训练。这是一条训练自己心性的漫长而迂回的路。人须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愈的能力,遇到痛苦或问题,独立思考,借助阅读圣贤的书籍来获得自省,启发,觉知,了悟。先自度,而后度人。

有一些人,是幸运的,通过不停地向内观照,诵读经典和圣贤之书,也经过一路的经历实践,心慢慢地打磨得剔透而又清明。可是有一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行过自己我教育,一辈子都被童年时的缺失引领,而不得解脱;那也是多生多世的业力,而得不到解脱。因这种缺失而产生需索的念头,一念生,再生一念,念念相继,就因这需索的念头,而不断聚集业债,无有出离,不得解脱。

那颗舍利本来光明无比,只是太久没有擦拭了,挥一挥尘埃吧,让你心中那颗舍利重现光明。

相关文章

  • 心的缺失与修行

    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寻求年少时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有些追求爱,有些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在童年时父母离异的孩子,...

  • 如何经营员工的责任心

    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而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经营员工责...

  • 如何经营员工的责任心

    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而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经营员工责...

  • 鼎然文章:修行与修行误区

    鼎然文章:修行与修行误区 鼎然之修行正论语:修行当调心,调心断习气。习气断则习性灭,习性灭诸恶不生。不生诸恶则无有...

  • 修行与修心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中的郁闷; 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丧失; 最使人痛苦的往...

  • 修心与修行

    存在就是真理,这就是客观,这就是修心。 需要就是价值,这就是主观,这就是修行。

  • 修心与修行

    大家都知道心境决定处境,处境决定地位。所以修心是我们突破自己固化地位的初始起点。 而修心应该如何做?怎么简单入手?...

  • 修行与修心

    王阳明历经坎坷,武能平叛安邦,文则创立心学,被后人尊为“圣人”。 他用那跌宕起伏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关于自...

  • 修行素语

    修行,是心的大觉。大觉的心就是大心。人心的广大与道是相应的。只有具备这样的心才可以真正的去修行。 烦恼并不可怕,因...

  • 谈谈关于“修行”的感悟

    首先,当我们说“修行”时,我们在说什么?修行即是修心,是向内修,是与自己的对话。 与自己对话重要吗?重要。与自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的缺失与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uv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