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攻略橙子学院-30天专注橙长计划
20/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时间管理100讲笔记31-40

20/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时间管理100讲笔记31-40

作者: 朱进伟西农 | 来源:发表于2016-09-21 20:29 被阅读74次

    【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先完成再完美!【31】

    很多人在面对重大任务的时候,比如:写报告或者写大学毕业论文。

    大多数人一定是这样:大学很重要,大学四年不能白白浪费掉,所以我要好好地准备大学毕业论文!但是这种好好准备往往会造成我们很多的拖延。

    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情节,总想好好地开始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当你想着“好好开始”时,你却总是开始不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当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之后,我们就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以及你想做的那些完美的事情。

    所以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要把大家的思想调个头,叫: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

    无论你今天的状况怎么样,你只要开始,你就会赢得时间,你就可以一遍比一遍做得更好。

    在大学期间也面临写毕业论文的事情,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决定要“烂开始”!因为笨鸟先飞早入林。于是他早早地就上图书馆查资料。就这样开始了:查查资料、做做笔记、问问老师......因为问老师问得早,所以老师就能告诉他更多写论文的方法,得到这些方法之后,他就可以继续研究。

    只要我们开始了,我们就能赢得更多资讯和方法,也更能够遇到可以支持到我们项目和任务的人,哪怕只是查一下百度,因为开始得早,我们也能赢得更多新的信息。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而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是:你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你修正的程度。

    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而当你首先能够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就赢得了更多的信心,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一个有截止日的任务,如果我们能早早地动手做完它,我们就有时间去修改修正它,越修改越修正它就会越完美。要先完成再完美;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大量重复持续的练习,能够让我们创造完美的结果。距离完美,我们只欠一个很重要的开始!

    【a Time Logger】你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吗?【32】

    很火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那一直关注时间管理的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很多朋友在不知不觉地过着每一天,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时间过得更有意义,更有效率呢?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德鲁克的时间管理理念,他说,我们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才能安排时间,他把记录时间排在第一位。那么如何来记录自己的时间呢?德鲁克没有讲非常细致的办法。

    《奇特的一生》,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柳比歇夫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只要是用时超过5分钟以上的事件,他都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来。柳比歇夫一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特别大的成就,但是相较于一般人来说,他的成就已经非常巨大。柳比歇夫一辈子研究昆虫,写了70余部著作,这对常人来讲,根本是不可完成的,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时间可以被记录,可以被追踪。

    记录时间有什么好处呢?

    做到了每个月99%以上的时间都被记录,因为身处现代的我们比柳比歇夫更加方便记录时间。柳比歇夫是用纸笔记,现代的我们却可以用手机上的软件来做记录:a Time Logger。

    a Time

    Logger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时间每天都花在了哪里?睡觉、运动、吃饭,以及非产出用时,例如:交通、陪伴家人、刷微信、上网、发呆......

    那么每天用在记录时间上的时间是会有多少呢?记录时间并不需要做一件事立刻就做记录,记录时间对我们的价值非常大!建议大家就用纸笔,用本子,去尝试着记录一个星期。大家可以在一天结束之际,通过回忆的方式去记录自己今天一天的时间分配,不过按照德鲁克的建议,他说,时间记录最好是在这件事正在发生时做。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把这个工作委托给自己的助理来做,每天记录,坚持一周,这时你大致就可以分析出自己的时间究竟花在哪里了。透过分析自己的时间,他们发现自己80%的事件,是不需要做或者不需要自己做的,只有20%的事件,需要自己去完成。这样的结论也正合了德鲁克所讲的理念。

    “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33】

    很多朋友觉得自己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他们说,我也会列事务清单!你列的这个清单,是多久的?他们一般就会说:列今日待办!

    今日待办指的是什么?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今日待办”指的就是: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人会把一天自己要做的事情列下来,然后就开始做。

    大家往往先从简单的开始,这样做着做着,到后面那些重要的事就不愿意做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后果叫:今日事没有今日毕。于是就造成大家会有严重的拖延者的心态:我今天列下的计划没有完成,很不开心。但是到了明天,很多人又会忘了把昨天的任务拿出来完成,再加上很多人没有很好的记录工具,所以列下来的事务清单总也不能完成。所以大家可以在这里就回忆一下,你写下的那些“今日待办”有多少是完成了的呢?如果所占比重过大,那说明这个“今日待办”的方法不够严谨和灵活。当今天安排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撕毁了自己所定下的协议,这样很不好。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从今天开始,废除今日待办清单,选用“日程+情境清单”的模式。

    日程是你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它跟“今日待办”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日程表上只能写少量的事务,就是那些确定了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比如:9:00-10:00必须要召开的会议;12:00与朋友约定好的见面......这类的事情,我们叫日程事件。

    除此之外的事情,我们把它放到清单中,不以“天”为单位,而是你近期要做的事。

    近期要做的事,我们称之为:行动跑道清单,它的行动范畴在未来一周左右,而非局限在一天二天。

    大家需要把未来一周的所有事件放到清单中,但不用“今日待办”,当然,根据大家自身的需要,这一周的时间还可以变化,比如说两周等等。初期建议大家使用“一周”。在这一周里,大家做事就可以按照情境来分,比如:在家能做的事、打电话能做的事、在电脑上能做的事、外出能做的事、在办公室里能做的事、委托别人要做的事......这样做出分类,这就叫情境。日程事务是一天的,而情境事务是长期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大家就可以做到日程是严谨的,而清单是灵活的。日程上的事定下来,就一定要做,如果意外发生决定不做了,那就要及时把它删掉;清单上的事务,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根据你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建议大家先选择做重要的事情。

    当然,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突发的状况发生。当意外发生,从而导致我们没有做清单上的事务时,由于我们没有安排具体哪天要完成该事务,这样就不会造成我们有拖延的感受,这时我们的心情就是好的,这样我们也就不需要过度频繁地去修改自己的计划。所以这样的计划堪称完美。

    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它是造成你拖延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建议大家使用事务少而精的日历,以及事务多而灵活的清单系统来管理自己的日常,这样你的拖延就会越来越少。

    怎样才能学好一门课程?【34】

    为了配合时代发展的步伐,终身学习已经是现代人的一个共识,很多朋友学习了很多课程,但是为什么大家没有能力把知识内化为涵养,外化为能力呢?

    “学习的金字塔”中把学习主要分成: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由于这样学习态度的不一样,就造成了学习内容留存在我们身上的不同的比例。书籍《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就谈到了要“积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你才能够拥有高效能。

    学习的金字塔分成上部和下部。

    上部:被动学习。它包含了:听讲、阅读、视听。

    上部和下部的过渡是:演示。

    下部:主动学习,在学习的基座上。它包含了: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在被动的学习当中,知识在你身上的留存是低的;

    在主动的学习当中,知识在你身上的留存是高的。

    只是听讲,在一个月之后就剩下5%;

    只是阅读,在一个月之后就剩下10%;

    只是视听,在一个月之后就剩下20%;

    经常看演示,在一个月之后就剩下30%;

    经常讨论,在一个月之后就剩下50%;

    经常实践,在一个月之后就剩下75%;

    把学到的知识教授给他人,在一个月之后能剩下90%!

    所以主动地学习和被动地学习的差距是巨大的。它们在细微之处的方式上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课程只上一遍,知识只学一次,如果自己是是被动地学习,那么这样的学习一点意义都没有。一个知识只是听了,它的意义并不大,重点是要去实践,实践一次,意义也不是很大,大家要做的是持续地、反复地去实践!听讲、阅读、视听都是被动的学习,它重复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当我们看到演示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使用自己的左右脑;而与大家一起讨论时,你就能从他人身上得到他所学到的知识点,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

    最好的学习是教会别人。这句话来自查尔斯·阿迪的书籍《思想者》,他认为不是学以致用,而是教以致用!教会别人,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付出,我们会遇到很多别人的问题。当我们能把别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逐步解决掉时,我们就能从中学到更多,也学得更深入。当你愿意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他们效率提升,那么你自己效率的提升,一定比你自己学习的速度快10倍以上!

    分享得越多,收获就越大!《金刚经》的智慧也告诉我们:服务他人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最好的学习是教会别人!主动地帮助别人学习,教授他人,能让我们的知识得到不断地重复,从而在一个月之后还能留存90%。

    科学地“重复”才能事半功倍!【35】

    兴趣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慢慢积累升华,就让我们得到更多,我们来看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人的大脑很容易忘记,所以在上一讲中我们强调学习要靠重复。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上课学习一遍,课后不复习的话,一个月之后脑子里就只剩下5%了,这基本上就等于没学。如果我们去重复,我们会记得更多,但是我们重复的周期如果没有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进行设定,那我们也会将大部分遗忘,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对一个知识进行复习,那么我们就能轻松地牢它。

    那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到底是什么结构呢?

    第一个周期是5分钟;第二个周期是30分钟;第三个周期是12小时;第四个周期是1天;

    第五个周期是2天;第六个周期是4天;第七个周期是7天;第八个周期是15天;

    如果能够严密地按照这八个周期来进行学习,我们就可以牢记住任何知识。

    所以大家现在更清晰我们上一讲的内容:知识学一遍没有用,要重复地,积极地去学习才有用,而且要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严密地进行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牢固!服务的人越多,你的效能就越大,教会别人才是最好的学习!只要大家懂得并践行好这句话,无论是学习时间管理,还是学习你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或是教育孩子认字读书......都会有很大的收益。

    天才来自刻意的练习!【36】

    学习要主动,学习要重复,重复地学习还要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科学地进行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大家也能看到无数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专注地、重复地做一件事情。

    比如前段时间刚宣布退役的科比,他一个人代表了一座城市。

    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能成功?他说:我知道每天早上4点钟洛杉矶的太阳。科比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练习篮球技巧,他每天早上练习投篮1000个,就在退役后的第二天早上,他还去练习了篮球。

    他的故事说明,成功真的来得不简单,因为需要持续地、重复地练习,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其实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后半句才更重要,但是大家如果能做到前半句话,就已经相当了不起。

    “持续”是硬道理,水滴石穿,冰冻三尺,这些都是因为持续的力量,在重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我们把它分为3个区域:

    第一个是舒适区,就是大家已经掌握的部分;

    第二个是学习区,就是大家还没有掌握,需要接下来刻意练习的地方;

    第三个是恐慌区,就是大家害怕的区域。

    如果永远只呆在舒适区学习,大家不会有进步,但是如果过于快速地进入恐慌区,大家学习的意愿就会被打压,所以只有在学习区,那些大家不够熟练、经常犯错的地方,就可以刻意地去练习了。

    重复地学习、持续地学习被人称作:天才10000小时的定律。有人说从零到“天才”,你需要经过10000个小时的重复,这个观点叶老师表示非常认同。但是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这10000个小时,还是你如何使用这10000个小时。

    有的人在某件事情上可能只花了1000个小时,但是他刻意练习的程度所占比重更高。

    所以其实“天才”是来自刻意的练习,它决定了我们是不是伟大水平,而非一般水平。刻意练习就是让我们永远在不熟练的地方,在经常犯错的地方练习,而且要大量重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还能获得教练的反馈,有人辅导你不断地提升,那就太妙了!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体育竞技活动,不论是像打网球这种单人竞技项目,还是像踢足球这种群体性比赛项目,它们的背后都配有教练。教练是做什么的?教练就是一面镜子,让每一个训练者都能从他那里持续获得反馈。

    宗旨,学习的规律:

    按照学习的金字塔,大家要重复地学习;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家需要按照固定的周期、科学的周期重复地学习;

    学习要想获得最大收益,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大量重复地学习,而且还要得到有效的反馈。。

    不仅仅是看书,也不仅仅是听课,更不仅仅是阅读......要做好学习笔记,更重要的是找老师、同学、朋友进行讨论,而且要去寻求自己的导师给予自己更多反馈。

    如何避免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40】

    学习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要重复,没有重复的学习我们不可能把它转化为内在的能力;重复也有技巧,我们需要通过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进行复习与练习;天才不仅仅是有天赋,天才能成功更重要在于他们后天的努力,努力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还要在周期中不断地刻意练习自己不会的那部分;

    ......

    所以成功真的是一件蛮难的事,成功路上并不拥挤,能开始的人就不多,能坚持的人寥寥无几。

    那这是为什么呢----------------动机。

    我们做事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动机那就是冲动。冲动,就让我们只有3分钟的热度,不能持续。

    “动机”分为三个层次。

    人类的天性决定了我们会去寻找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能来引导自己。

    当我们能够自主地引导自己,我们就进入了“动机”的第三层,叫“内在驱动”。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份力量,那在第二层,我们会得到很多外部驱动,例如: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如果没有奖惩机制,那么我们就只能活在第一层,叫“生物冲动”。

    大家认为哪个层次的“动机”会对我们更有帮助,会更持续,更持久呢?刚才已经谈到了,冲动是3分钟热度;

    寻求奖励和避免惩罚这个层次,其实它与我们人生的追求是不兼容的,因为它更多追求的是结果,没有过程和修正的意愿,所以这一层我们尽量要避免;

    我们要去到第三层,叫做“内在驱动”!第二层我们就叫它“外在动机”吧。

    那么,内在驱动和外在动机的区别在哪里呢?

    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个农村的老人在晒稻谷的时候,遇到很多小孩要在这个地方玩儿。

    一群小孩在晒谷子的地方跑来跑去玩得很开心,这让老人很不爽,因为谷子被弄得乱糟糟到处都是!

    这时老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赶走这群小孩呢?打骂都没有用,因为等他一离开,小孩就又会回来!

    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这群孩子的“老大”叫过来,说:“小朋友你们真棒!如果你们能每天都在这里玩,我就每天给你10块钱!”

    小孩很开心地拿着老人的10块钱就在这里玩了。

    第二天老人又该给钱了,但是他对这个“孩子王”说:“今天只能给你5块,很抱歉啊。”

    孩子王想了想,觉得老人变得抠门了,但是5块也行,毕竟还是有钱拿嘛,于是就带领小伙伴继续在这个地方玩。

    第三天时,老人对孩子王说:“我只能给你1块钱了。”

    那孩子王就不干了!说:“你真是抠门!我们不在这里玩了!”于是叫上小伙伴走了!

    老人成功地把这群孩子赶走了。

    反观整个故事:

    本来孩子们在这里玩是出于内在的驱动力,他们喜欢在那里玩,愿意在那里玩。

    但是这位老人,用外在动机激励的方式,让孩子们失去了内在驱动---玩的乐趣。

    然后又把外在奖励不断压缩,直至奖励消失。

    这就把孩子们从内在驱动降到外在动机,由第三层降到了第二层,又把第二层的奖励调到最低,于是就成功地让孩子们彻底离开了。

    到这里大家就发现了:内在的驱动对人行为的影响更大,外在动机对人的驱动力是下降的,生物冲动更是一时的!

    这套理念来自美国人丹尼尔·平克写的一本叫《驱动力》的书。

    内在驱动和外在动机。任何人只有在找到做某件事的动机后,才能持续地做下去。它也能避免大家在做这件事遇到痛苦时就快速放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时间管理100讲笔记31-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wa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