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经是安住与沟通2.0课程第二学年上学期的第一门课。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朱老师邀请了在学术和实践修行两个层面齐头并进的“学者型修行者给大家讲解了道家道教、基督教与神学、伊斯兰信仰文化和佛法概要四大板块。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心理学板块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 。除此之外,还有两次地面课程。包含两个主题。主题1 存在主义心理咨询治疗 伊斯兰教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主题2长沙药山寺竹林禅禅寺禅修。
以下是<安般守意经>第一次课后笔记
本学期的课程主要聚焦到佛教的经典中。在佛教概论讲解中,我们知道了佛教宗派很多,了解这些宗派对知识体系的架构很有好处。本学期的几大经典《安般守意经》《金刚经》《禅宗十牛图》《百法明门论》
几大经典的结构关系:
一、大乘
1:中观空宗,空性,强调无我,缘起性空,破除一切执着有行概念,中观学的空宗,《金刚经》属于这个部分。
2唯识认为万法通过意识呈现出来《百法明门论》详细讲述人怎样通过认知来建构世界,人际关系。一切有通过识来建构世界。如果修行清净不带偏见,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是他本来的样子,无偏见不执着的看世界,没有个人局限的眼光看世界。
3如来藏思想(佛性论)《禅宗十牛图》认为把原始的本身的面目修炼出来就是佛。
二、小乘
小乘:《安般守意经》和《四念处》可称为姊妹篇,属于小乘的南传佛教中非常根本的经典。这两部经典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接触和进行练习,如果就此进行练习,时日积累便会有自己的所获。两者主要是通过观呼吸来修炼。
安般守意经虽然很短,但是结构完整。 ana 入吸pana呼气 sati 守意 。通过呼吸来守住我们的意念,不让注意力漂泊,通过呼吸的长短觉察感受。有止有观,观法为主,在观察呼吸长短的过程中,身体,情绪,想法有什么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身心在不断的变化,从而认识到无常,一切都在无常中运作,变化流动。进而帮助我们活出通达不执着。
第一课讲了前面的4step。1场呼吸2短呼吸,3吸气呼气时觉知整个身体4吸气呼气让我们全身宁静祥和。 当我们正在呼吸时,能注意到全身,说明我们有通畅度,不会过度聚焦在思维上,当我们不再聚焦思维而是将注意力放到全身的感受时,说明我们整个人就松动下来,不在被假想的观众困扰,把焦点放回到自身,自我的主动能动性会增加。
学佛的人都有良好的抗焦虑性,因为焦虑是对外界没有把握的感觉时才产生的,是一种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力感。而平日的练习让我们体悟到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中。尽管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期待有协议,有承诺,有山盟海誓,但是世间都有一定的因果律和规则。信用在社会上是相对而言比较确定的事情。 我们每日的生活就在有希望的确定和可能有的不确定性之间摇摆。安住在身心状态中,有能力面对外在世界的起起落落。所以做最好的希望,最坏的打算才是更合宜的人生态度。
最后在练习中,老师给大家强调要记得微笑,将微笑带入禅坐,也在身心体三者交互影响的过程里完成了自我慈悲的练习和强化。
禅是什么:注意力安住在当下的状态。 禅不是单指坐禅,而是包含在一切动静的行为和状态里。
卡巴金的正念基本都来自于此,同时又巧妙的去了宗教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