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经》
”如果你们都可以持续修行圆满的觉观呼吸,你们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它可以帮助你们成就四念处和七种正觉因素的修行,从而使你们生起智慧和证得解脱。
“你们应该如以下修行: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
“第二口气息:吸入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短的气息。
“这两口气息能帮助你打断昏沉和妄念,同时使你生起专念和接触当下此刻的生命。昏沉就是缺乏专念。呼吸的觉观,可以让你回到自己和生命里。
“第三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全身;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全身。
“这口气息能使你因观想身体而与自己的身体真正接触。觉观全身和身体每一个部分,能使你体会到身体存在的奇妙,又可以把生死的过程,在你的体内显露无遗。
“第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会令身体安静平和,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会令身体安静平和。
“这口气息能帮助你获得身体上的平静祥和,因而达至心、身、气都融合合一。
“第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喜悦,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喜悦。
“第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快乐,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快乐。
“这两口气息,能带你跨进感受的领域。这两口气息能替你创造滋养身心的平和喜悦。全因为散乱和昏沉都已止息,你才可以回到自己,投入此刻。幸福和喜悦的感觉,会在你心内冒起。
“你住于生命的奥妙,可以亲尝专念所带来的平和喜悦。由于与生命的奥妙接触,你便可以把中立的感觉也化为悦意之感。这两口气息,是替你带来悦意的感受的。
“第七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自己心内的活动;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心内的活动。
“第八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自己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自己也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
“这两口气息能使你深入体会自己生起的感受,不论是悦意、不悦意或中立的,继而让你把它们平伏安稳下来。在这里,‘心内的活动’是指感受。当你觉观自己的感受之后,你便可以看清楚自己感受的根和性。这时,你才可以控制和平伏它们,虽然它们可能是从贪欲、嗔怒或嫉妒所产生的。
“第九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呼出气息时,也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
“第十一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
“这四口气息,带你跨进第三个领域——心。第九口气息令你可以确认自己心里的不同境界,如体会、思惟、分别、快乐、悲哀和怀疑。你要观察和确认这些境界后,才可以彻视心的活动;当你确认心的活动后,才能使你的心寂静平和。这就是第十和十一口气息的功能。第十二口气息让你释放心内的所有障碍。这时,你的心才会重现光明,照见行念的根源,因而可以降伏重重的障碍。
“第十三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
“第十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
“第十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解脱;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解脱。
“第十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舍离放下;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舍离放下。
“以这四口气息,行者便可以进入心所产生的物象领域,而集中心念以观察万法的实相真性。首先是观察万法的无常。因为万法无常,故万法皆会幻灭。当你了悟万法无常坏灭之性,你便再不受生死之轮所束缚,因而达到舍放和解脱。舍放并不是鄙视或逃避生命,要舍和要放的,是贪爱执取,以能可以超脱生死轮回这万法滋生的温床。一旦证得解脱,你便可以在这生命里活得平和自在,因为这时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你缠缚。”
这就是佛陀怎样教导觉观身体、感受、心和法(心生之物象)的十六个观息之法门。他又说要将此十六法门用于导致正觉的七种因素,它们就是专念观想、审察正法、勇猛精进、喜获法益、心轻自在、集中正定和舍离妄法。
缚悉底尊者已听过《四念处经》,现在加上《安般守意经》,他便可以更深入地投入四念处。他体会到这两次经教的相辅相成,和它们对禅修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