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臼部》:
舂:擣(搗)粟也。
从廾持杵臨臼上。
午,杵省也。
古者雝父初作舂。
段玉裁注:象腹交文三足。
上象其口,㐅象腹交文,
下象三足也。
古时候去除谷物的皮壳,要用木杵在石臼中捣,把米粒与米糠分开,叫做“舂米”。
以「舂」作偏旁的字
樁,是桩的繁体字。
憃[chōng],愚蠢。
文 献 选 读
图片
《世本》:
雍父作舂。
雍父作杵臼。
雍父是传说中黄帝的臣僚,应该是居住在仰韶文化起源的黄土高原上。据说舂和杵臼就是他发明的。古雍州,即今天的陕西和甘肃地区。今天的考古发掘表明,杵臼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世本》是战国晚期形成的一部史书,记录了古代世家的老祖宗发明了一些什么器物,有什么作为,他们住的都邑在哪里。但这部书在宋代时就已经散逸了,今天所见的是清代的辑本,所辑的是东汉·宋衷的《世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74282/9a1e9ad2313b91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74282/46f8b34edc7390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74282/f5ee8613a6675b7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74282/a30828f360d0f45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74282/24564972c17c7fc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74282/163753ab739f4e3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