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越过山丘:打破人生与事业的迷障》,作者吴士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白马时光2022年8月出版,23.4万字。
吴士宏,1963年生,北京人,因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便被迫辍学,第一份工作是区街道办医院的护士。1985-1997年短短十二年时间里,从一名勤杂人员到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微软公司中国总经理,年薪更是高达2亿元,被国人誉为“打工皇后”。1999年,加盟TCL集团,任常务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2001、2002入选《Fortune》杂志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业女性。
如果说“打工皇后”是吴老师的前半生故事,那么“商业教练”就是吴老师后半生致力的事业,她的两本著作《逆风飞飏》《越过山丘》分别讲述了她的前后半生。2013年,她创业失败,身负重债。随后进入教练课堂,进阶成一名商业教练,十年来在这个领域深耕,并取得了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的专业教练资质。
《越过山丘》这本书,讲述了吴士宏自己和她帮助的管理者如何越过山丘。这本书,她用两年时间写了四遍。第一遍,写的是自己,她觉得太自我,像是《逆风飞飏》的下半部;第二遍,从如何做教练来写,太“专业”,像教材、教辅;第三遍,用的是第三人称架构,还是不满意,于是再改,就有了这第四稿。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架构,分故事篇、进阶篇、个人篇三部分。
故事篇,“找到人生要事”,作者讲述了自己进入教练领域,以及教练橘子、丹鹏、渊峙、林萌等人的经历。人物前后的成长变化及心路历程,衍生出一条条各具主题的故事线。
进阶篇,“瞄准事业靶心”,作者分享了十年来她的教练行业实践心得、历年来她与众多企业高管受益匪浅的方法论、常见的职场辅导话题等。
个人篇,“大海自有方向”,作者分享了戈壁团建、学架子鼓、自主学习进而参加物演坊的3个主题经历和体验。
【阅读所得】
1.
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知道教练是一个专业程度很高的职业,进而对教练这个领域有了初步的、大致的了解。
教练,发祥于欧美,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与注册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一样,有其专业标准以及从业资格的培训与认证体系。教练与客户是一对一的伙伴关系,旨在激发客户本自具足的潜能。
教练的哲学:相信每个人都有本自具足的潜能。
教练的工作方式,就是对话,深度聆听并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帮助教练伙伴厘清路径和行动方案。
教练不提建议,不做选择,不给答案,启发每个人发掘内在潜力、自己做出选择。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专业教练与管理者之间,也适用于生活中任何角色之间,尤其是父母教育孩子时。
2.
作者说教练也讲究“君臣佐使”:
“君”:教练的信仰。相信每个人的无限潜能。
“臣”:教练的能力。尤其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而不是教练的角度。深度共情,深度聆听,有力发问。
“佐、使”:对商业客户,或者客户的商业问题,作者认为基本就是“一法”“两点”。
一法:战略方法论。作者最常用的战略方法论,是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业务领先模型。
两点:起点和锚点,都是“用户”。以客户为起点倒推,就很容易看清楚业务流程的必要价值的脉络;再以客户价值为锚点,对照着组织内的实际分工和流程,那么哪些真具有客户价值,哪些只是内部的过度“代偿”(或称“熵增”),就能看得很清楚。对客户的价值,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确定后,各关键节点的主要功能也就清晰了;而组织、部门的“帽子”,是最后顺着流程的逻辑顺势戴上去的,部门之间的必要衔接配合,至此也就清楚了。
3.
作者说教练也是有套路的:
开始的几分钟,请客户尽量扼要而详细地展开一下他的问题。从中能听到他已经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困难在哪里,重要的相关者,等等。留意听其中是否有情绪,以及思维方法和具体的能力与经验。
中间的部分展开问答。
首先的问题基本都是:“对这个问题,你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尽量具体描述一下达到目标、你会满意的那个状态。”
之后的问答,会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多半会涉及一些贴合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最后,一定要询问客户:问题是否得到了答案?会如何做?评估一下,是否能够达到或接近你的理想目标?
4.
所谓教练式的好问题,有几个要点:
一是开放式,给对方留出充分余地表达、描述。
二是表达真诚的关心和兴趣。比如:“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啊?”“真的吗?怎么会?你再说说?”“哦,那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三是表达善意。比如:“我能给你做什么呢?”“我能帮些什么?”
教练的好问题,有很多都是帮着客户将视角从眼前深陷的方寸之地拉出来,拉远、拉高。
教练的“万用问题”之一,就是当客户对某些状况表达不满时,问他:“那么,你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就多半可以将当下关切的焦点从过去转移至未来了。
而作者在教练实践中总结出她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你取得今日的成就/成绩,内心最重要的那个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可能阻碍你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潜力的自身因素会是什么?”
5.
作为教练,帮助伙伴的要事无非几件:找到自我,找到意义,找到目标,找到路径。
教练是很辛苦的。比如,企业的批量辅导,一般是每月集中安排两三天,一天能安排六人甚至七人,一个接一个,非常紧凑。
作者说,在企业内部给高管辅导时,最常遇到的两类问题是: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以及重要关系的管理。
教练,不仅需要伴随教练伙伴的内在成长,还要特别留意帮助他们看清楚周围的重要关系。人,无往不在关系之中。而处理好重要关系的要诀,就是两个字——同理,或者再加两个字——共情。
6.
教练最重要的是聆听,听的不只是内容,还有其中的情绪,以及未说出来的、深层的意图。教练“黑话”称为“3F聆听”(Fact,Feeling,Focus),即事实、情绪和意图。
7.
作者说,教练不提建议,不做选择,不给答案。在教练实践中,她就一再抑制自己提建设、做选择、给答案的冲动。
但作者又说,能激发当然要尽量激发,而教授伙伴明显地缺乏认知或能力时,就必须得尽量缺啥补啥。当教练看到教练伙伴的认知盲点,比如,他对某个重要概念或方法从未听说过,处在“不知道不知道”的阶段时,该给的指点和建议,还是要给的。
一切以教练伙伴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地帮助教练伙伴成长。这才是作者认同的首要原则,也是她从学做教练的初期就开始琢磨的“第一性原理”和“终极目标”。
8.
阅读此书还有些许小收获。比如,知道私董会是怎么回事、私董会应该怎么召开。
私董会,原名是“同侪咨询会”。私董会是要帮助案主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是研讨“课题”。
私董会应由案主提出最需要帮助的、真实的需求:
我有一个_______的问题,它给我带来的困扰是_______,我为此做了______,我需要的帮助是_______。
9.
最后我想引用刘润推荐语和吴士宏文中的两句话自勉。
教练关注的是“人”的成长,顾问关注的是“事”的解决。而一切事的根源,都是人。(刘润)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教练,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教练式”的父亲、妻子、子女。(吴士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