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重难突破】
1.中华文明的特点
(1)原生性:中华文明是在欧亚大陆东部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其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
(2)可信性:我国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3)整体性: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元文明的融合过程,各地区的文化通过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
(4)连续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天。
2.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
(1)多元一体
①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明区系并行。“中原核心”:新石器晚期,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
②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
③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时期文明遗存);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3.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1)政治: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尚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部落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主要是木石工具;集体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
(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
4.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比较点分封制宗法制
不同点目的进行有效统治保证贵族统治的稳定
特点周天子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诸侯享有地方实权,等级森严,尚未实现中央集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相结合
表现对各级贵族的占地、礼器的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姓氏寻根”、“族谱编修”、“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
作用巩固了统治,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文化交融与文化观念认同强调“家国一体”,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古代宗族内部的法律可以有效调整社会秩序
缺陷诸侯有地方实权,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威胁周王朝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贵族统治下,凭借血缘关系直接可以取得世卿世禄特权。战国时期,“士”的崛起促进了贵族政治的松动
相同点用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森严的等级关系,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解决了统治阶级在内部权力和财产上的冲突和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