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似乎成了重庆的一面独特旗帜,菜场东面小吃巷子里有一家馄饨店旁边,几个月前开了一家重庆小面。
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有重庆小面这家店。最早知道重庆小面,一篇新闻关于《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在河西万达开了一家重庆小面。
小面是重庆一道美食,很多孟非粉丝前往新开的店,品尝重庆小面。我喜欢面食,但我从没有去过。一方面距离真的很远,一方面真的很贵。
阿九第一次带我来到菜场重庆小面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的菜场开了一家重庆小面。阿九跟我说,这家重庆小面几个月前开了。买菜的时候,偶然看到品尝了一次,从此一发不可收。
也许是因为,这家面是周边做的最好吃的一家面,这是阿九带我品尝重庆小面的重要原因!
从菜场东面巷子口进去,穿过配钥匙店和茶叶店,走过馄饨店,再往前走一点点。我听到阿九大声喊我的声音,我才知道我走过了。
我抬头看了看招牌,“重庆小面”的招牌真的太小了,仅仅只是四个字。在众多招牌之间,如果不是刻意去找它的话,真的不容易看出来。
“快进来,快进来!”阿九朝我挥挥手。菜场重庆小面很小,大约十平方。进去的通道仅仅能通过一个人。通道的左面是厨房,过了厨房是堂食厅,三张小型的四人木桌,木桌对面是靠墙的长条折叠桌。
“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啊!”我说。
“最近一段时间老妈从老家过来,昨天送回老家了。所以,约你过来吃重庆小面。我已经来过好多次了啦!”
“你老妈回苏北老家了?怎么不在这里跟你们住一起?”
“年纪大了,住在这里不习惯。”
“你老爸怎么没有过来?”
“老爸?”阿九惊讶了一下,声音停顿片刻。抬起头望了门外一眼。“我老爸几年前生病走了,老妈快七十了,一个人独居,在我们这里不认识人,生活不习惯。”
听到阿九这么说,我也很惊讶。上一辈的父母年纪都大了,在农村生活习惯,也不习惯到城里和子女一起生活,依靠自给自足。
年轻的一代人想尽一切方法挤往城市,逃离农村。我不知道以后的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会不会提前进入老人社会?
两个星期前,我也曾回皖南农村老家办事。认识一位曾在广东做生意的邻村姐姐。在县城买了房,儿子在县城中学上学,她放弃了生意回县城陪读。
刚好我有事要去她的村子,电话联系她。下午,她回到我们的小镇。一点我们离开小镇,大约十分钟从大马路右转进入她的村子。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只是没有看到人,只看到两个老人。
“村里怎么没有人?”我说。
“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很少回来。家里老人大部分在村里。”
我小时住的村子,不管什么时候过来,都能找到小伙伴一起玩耍。现在,小时候的小伙伴大多数已经都不在村子里。要么在县城安家,要么在远方城里安家。
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这样的现象会不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呢?也许吧!很多村里的老人习惯生活在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哪怕是一个人独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