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
共读活动第一期——《保富法》

共读活动第一期——《保富法》

作者: 杜七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22:50 被阅读26次
    • Author:杜七
    • Date: 2017.12.15
    • 地点:煮雨茶馆
    • 参与人:杜七、肆姑、云水、莱沂、落初

    • 我个人的简单记录,肯定是有偏的,无法还原和替代当晚的具体场景和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 后续会侧重记录大家的“提问”和“回答”,一问一答,是历来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一个特点。比如《论语》,《黄帝内经》等等,都是一问一答的范本。

    (1)

    当天。小雨。
    共读地点在煮雨茶馆。
    冥冥中有某种契合。
    承天之雨,煮岩之茶,烫人之心。

    (2)

    落座以后,自我简单介绍。
    听大家的介绍,很感慨,人真的很奇妙。
    不管工作是什么,生活在哪里,每个人内心总有一种力量推动着自己向着某种共同的方向前进。
    或许是爱好推动着你,
    或许是烦恼推动着你,
    或许是生活推动着你,
    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同,但却又向着相同的生活前进。
    生活无定式,各自去面对。

    (3)

    《保富法》这本书写于1942年,是一本劝世之书。
    1942年的上海,处于一个很特别的时刻,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比较大。富者骄奢淫逸,贫者三餐不继。
    聂云台先生写这本书,主要是劝导富人们可以多做好事,为子孙积德。
    整本书道理很浅显,不管是《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还是佛经的“因果报应”,无外乎都说明了《道德经》的一个道理: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做好人,做好事,一定能获得好报。这个是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很多人明白却没有去做。

    至于为什么做好事就会有好报,聂云太先生书中引用了佛学等内容来解释。其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在物质层面上可以更简单的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一种祥和之气;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祥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
    这句话中的“祥和之气”看似神秘,有不可琢磨的能量,其实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是相互关联的,你的行为对你会有反作用。
    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模型示例。全世界是互相连接的,理论上一个人发的消息可以影响全世界的人。比如一个人发仁慈之心,做了好事,意味着在互联网上发了很多好的消息,影响到了很多人。很多人受益以后,他们的赞美之言又会发给这个人,这个人 也收到影响。只不过这个影响链路比较长,可能是你的子孙受益。

    (4)

    每个同学依次分享读书的体悟。
    云水同学的分享,体现了共读的力量。
    《保富法》中提到了“伍氏、潘氏”家族的衰落,这个是聂云台先生证明富人不仁没有好结果的案例。
    正好云水同学对艺术品鉴藏有了解,也清楚“伍氏、潘氏”家族的情况,分享了“伍氏、潘氏”也做的一些好事,这些好事可能不是看得见的施舍穷人。正因如此,“伍氏、潘氏”的后人有些也有好的前途。
    天道无亲,不管你是做的“看的见”好事,还是”看不见“好事,只要做好事,后人就会受益。
    我们对“伍氏、潘氏”不清楚,本来可能就云里雾里相信他们为富不仁了。但云水同学提供的例证,让我们对“伍氏、潘氏”家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这个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还是印证了本书的道理。
    肆姑同学提出了读书过程中自己思考的问题,给了大家发言的话头,引出了在座其他同学更多的见解。

    (5)

    问题接着问题,从书中内容,到工作中内容,大家有了更随性的交流。
    比如,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怎么样的?
    植物是否有生命?
    人大了反而没有以前快乐?
    项目中碰到不配合的同学怎么办?
    如何让其他同学一起把一件事情做到自己的一个高期望,等等。
    这些问题都非常好,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给了我们重新思考的机会;也不管思考的内容是怎么样,是否有结论,起码我们做回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小孩子的状态,对这个世界好奇,想用问题更深的认识世界,去触摸那个看得见也看不见的“道”。
    就算我们现在探讨牛头不对马嘴,就算我们现在交流的很浅显,甚至就算我们无法去很好的理解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清晰的留在我们的内心,默默的推动着我们去看书和做事来解决它,或者它会在某个时刻下被迎刃而解。
    这个时刻,你的内心一定是很清楚的,它不再是问题了。
    不再是问题,意味着我们重新站在了人生更高的层次上,我们成长了。
    所有的入世出世的洒脱,不是行为上的潇洒,而是内心的看破和和解。

    (6)

    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讨论相同的问题,很自然就有更多的对比。
    有了对比,有了反差,有了冲突,就有了思考冲突和差异存在的空间。
    为什么TA认为这个事情是存在的?
    为什么TA会这样去看这个问题,这句话,跟我不一样?
    为什么TA说的这些真的挺有道理和出处,我是否可以吸收理解?
    是否TA的经历,也适合我?我是否可以借用去处理碰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共读的意义和精华。
    火花,一定是碰撞出来的。
    就像是打铁,没有一下又一下的碰撞,百炼钢能成绕指柔么?
    人也是一样,只有碰撞带来的思考才会逼着我们从舒服的生活中脱离,去思考人生,思考心性,思考所谓的“道理”。

    那天,讨论到煮雨茶馆打烊还没结束,我们甚至都忘了来一张合影。

    (7)

    未来共读的地点可能会选在桃源小镇的艺术社,时间待定。
    共读的形式和内容,杜七在做一个规划,有了初步的规划内容以后,会跟大家交流。
    “有无相生”,有了规划以后,那些没有规划的内容就暂时无法去触碰了。
    所以,欢迎大家为了自己提出意见和见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活动第一期——《保富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au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