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古灼
01
小凡乘坐最后一班夜车抵达市区,再转乘地铁,到家时已是深夜11点。
还没来得及换好拖鞋,手机连震十几下,小凡皱着眉头点开工作群,经理@小凡:12点前交报表。
小凡没有回复,手机扔在沙发上,她打算先洗个澡。
浴室里镜子显出的是一张有点蜡黄的脸,黑眼圈,红痘痘,下撇的嘴角。连续加班让这位意气风发的气质美女转眼苍老了两岁。
小凡就职于一家二线城市的科技公司。
公司不大,领导志向倒挺大。上月总结大会上,领导慷慨陈词,誓要与一线城市公司看齐,集体实行996工作制,提高公司生产力。
而身处北京某传媒公司的小木也在上月慷慨陈词,誓要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大黄蜂》。
小木是位设计师,家在福建,现居北京四环。
他每早6点起床,晚10点到家。
到家之后,小木要泡上一杯速溶咖啡,打起精神改稿子到12点。
他来北京已经一年了,除了刚来时去故宫转了转,工作后的生活再没超出两点一线。
小木想,等开春了,或许要换份工作试试。
02
近日,某著名公司年会宣布实行996工作制,每周工作六天,每天朝九晚九,引来轩然大波。
员工认为这是在压榨他们的价值,而公司高管认为制度相当合理,甚至举例称,工作家庭平衡不好可以离婚。
公司渴求的是齐心协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但真的只是如此吗?
不禁想起另一种商界文化:“狼性”员工。
如今,个体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竞争门槛在不断提高。此类企业文化认为,好的员工应该如狼一样,勇于进取,高效工作。
“狼性”员工通常持有高学历,目标明确,做事雷厉风行,效率奇高。
企业对此类“狼性”员工的标榜,折射出企业高管们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我们需要的是最优秀的人。
为了获得“优秀”认证,年轻人削尖了脑袋往国内外高校名门挤,巴巴的想叩开顶级企业的大门。
高管们站在企业大门,钦点一批优秀的幸存者,淡然道,我们还喜欢踏实勤奋的年轻人。
于是,优秀的年轻人放下所有骄傲,领着3k的薪水,从基层一步步干起。
年轻人咬牙坚持,他们不想被社会打上“浮躁”的标签。
时至今日,996工作制横空出世,企业露出真面目,我们还要员工对企业的绝对服从。
03
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指出,延长工作时长并不是提高生产力最好的方式。
高效的工作方式应是在规定时间内,以最佳的方式完成工作。一旦工作时长被人为延长,没有人可以把高效的状态维持60个小时每周。
高效员工开始效率低下,而本来效率不足的员工也不过是干耗生命。
996工作制追求的只是在效率降低与工时增加之间的一点边际利润。
企业似乎摆出了这样一种姿态:不论你效率高低,都得拼命给我工作。如果你创造了剩余价值,那很好。如果很不幸的,你没有能够创造剩余价值,那么也要在这儿浪费生命。
996工作制是对低能员工的无声劝退,也是对高能员工的情感奴役。
正常情况下,高能员工可以在规定工时内完成工作,而在996工制之下,高能员工将不得不完成更多的工作。
当你为一家企业投入的心血越多,你将越难有勇气离开它;正如你曾为之倾家荡产的恋人,也是最让你割舍不了的人。
哪怕,这位恋人并没有那么爱你。
热播的清宫剧里,有一种人不愁吃穿,能言善道,办事利落,忠心耿耿,随叫随到,永远不会离开皇宫。
像吗?
2019年了。
04
996工作制只是现代企业错综复杂规则的一脉。
这些规则无不像是一把刻刀,雕刻着当今社会优秀青年人的模样。
戴上脚链镣铐的年轻人能获得几根骨头,却也没能在资本大厦下拥有一个家。
世界变得巨大而狭窄。
CBD高楼像是座森林,顶级名校学历像是高耸的功德碑,资深业界前辈们像是圆顶巨人,他们把年轻人团团围住。
密不透风的空间传来他们深沉的质问:
年轻人,你还能给我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