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老师冤枉批评自己搞恶意竞争之外, 还有一点,也自那时起一直笼罩在心头,深深改变了她原本“街上人”的那份活泼开朗。那就是“聪明者诅咒”--当学生的,谁勤奋谁羞耻。勤奋等于不聪明,死读书,读死书。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好用功喔!”、“读死书,死读书”这些简直是她当时最怕听到的话,害怕到无数次她都觉得自己还不如次次成绩考倒数来得轻松-当然终究她还是办不到。
她进入初中没多久,老师就慢慢给她贴上“勤奋类好学生”的标签,并认定这类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会在后面随着高年级课程难度的增大,慢慢掉队。进入初二时她果然开始出现了成绩不稳定的情况,又因为姐姐的事,那位老师几乎要“放弃”她了,认定她不是那种天资聪颖的更受欢迎的好学生,只是个靠努力勉力维持好成绩的平庸者,对她的要求也一下变成了维持年纪前几十名就行。转而把重心放在那些比她聪明,只是还没开始努力才让她暂时占据了先风的其他同学身上(老师口中的这类同学通常指的是班上那些家境相对优越,家长与老师熟识,被安排住在老师家补习的调皮男孩子)。她也开始怀疑自己,原本学校的明星学生就这样越来越不自信。
受影响的不只她一个。她有个发小,是隔壁的邻居,放了学她俩一起回家然后腻歪在一起干各种青春期女孩会一起做的事,但是在学校里几乎不说话,座位也隔得很远-她是班级前三,座位也不出前三排,而发小成绩中后游,一直匹配在相应的座位上。学校里的友谊也是建立在成绩的排位之上的。发小应该也努力过,但也陷入到聪明者陷阱里,每天下晚自习后偷偷把书藏在宽大的校服里带回去,生怕被同学发现自己回去后还要用功。后来她发现了发小这点秘密,也学着这样把书带回去-因为她怕自己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笨,必须靠毫不松懈的努力才能稳住成绩,稍不努力成绩就会下滑被罚扫厕所。虽然书带回去后她并不看-实在太困了呀,而且还有韩剧在等着少女期的她。
现在回想起来,真想回去告诉那些13 14岁的不容易的青春期女孩们-努力真的没有错,大部分人只有靠努力才能改写自己的命运呀!不那么聪明真的没什么!以大部分人努力的程度一辈子都到不了要比拼聪明那一步。
可是如同那两句老话说的:知道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青少)年。那个时期的心理压力,就这样成为她后来很多年挥之不去的阴影-拼命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是毫不费力的。尽管后来她走的每一步都不算差,但就是持续陷入否定自己、认为别人觉得自己不行的吊柜陷阱中,始终爬不出来。
更唏嘘的是,不只是青春期上进努力的她和总是坐在后排的发小,聪明像个巨大的无所不及的魔咒,深深诅咒着的还有大她一岁同校念书的姐姐。只是她相对外向点的性格帮助她最终排解过来,度过了那段灰暗的青春期了。而姐姐没有,在14岁时便走上了与精神疾病抗争的路,并最终在21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