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10点才开始滚轴拉伸,直到洗完澡都还是没有睡意,或是很想睡,但是累到不想睡,就拿Kindle来看,《乌合之众》是是很早之前就已经下载了,但是没看。为了能够好好睡觉,决定看这本书了。
书还没有看完。但是针对目前已经读完的内容,知道了书的大概的主题——群体性行为,以及作者关于这一特殊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探讨。
群体性行为背后有着群体性心理,通过本能、情绪传染等方式来产生影响。
书中解释了何为群体的概念,与个体的区别。真是神奇,在群体中,个体的独特性会消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盲从,狂热,充满了神圣的正义感和道德感,会去做平时绝对不会做的事情,哪怕这些事情惨绝人寰、骇人听闻。但是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坚定地相信自己:我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警惕群体背后的智慧。因为群体的智慧只是平均的水平,哪怕是那些优秀的精英,在群体中由于各种因素,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只是符合大众的平均水平,个人猜想,或是为了迎合大众,将其水平降低到大众最大程度能够接受的水平上。站在群体的对面,因此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如果想要消除这种群体性行为,需要从背后的群体性心理着手。通过产生一个新的群体性心理来取代原来的群体性心理,让新的情绪取代旧的情绪,让新的群体性行为来取代旧的群体性行为。
宗教的传播应该是一个例子吧,尤其是从一个宗教的信仰变成另一个宗教的信仰,新的取代旧的。
书中列举了一些例子论证其论点。哈哈哈,证明了这本书的作者所处的年代和其局限性,不过我还没有看完。
但是,几十年前的内容中提到的各种现象,在网络信息异常发达的今天,却还是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大家,其中的参与者、牟利者利用群体性心理,打造了种种的群体性事件,作为旁观者的我,还是很难保持清醒的认知,经常被绕进去,成为无知的可怕的传播者,想到这,一身冷汗。
保持清醒的认知,站在群体的对面,真的好难。
——2018/02/25 14:37
在做面膜的15分钟内,看了一会这本书。
本书的主题,作者介绍为“群体心理的研究和认知”,并且指出了群体心理的几个特征,在书中强调了,这些特征的研究结果颇让人有受到冒犯的感觉。
不过这本书是出版在1895,“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作为他写作的背景,而实际上他所写的是他所处的时代即十九世纪”,当时的科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技术相对于现在会落后很多,有很多用来支撑他论点的论据,在今天还能成立吗?
不过,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他的逻辑是能够自洽的,这让我觉得很厉害,因为我的逻辑能力很差,经常容易被别人带走思考的逻辑。
群体的心理表现了很多种极端,情绪的极端,行为的极端,多变性的极端,种种的极端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多恐怖的力量,要警惕啊,不要让浪潮卷走我们啊。
书中的这句话“因为数量就是正义”,一百多年前话啊,现在还在适用。真是一句经典的话啊,时代在变,可是人性不变。
在阅读后的第二天写的。
——2018/02/27 19:43
“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
群体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和逻辑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独——不相信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
身处当前的大环境,不知道什么样的才是“不合逻辑”,什么才是“不合情理”,什么又是“日常逻辑”。
想要清醒地认知,但是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真实的,什么才是错误的虚假的?
“群体抑郁接受暗示,是因为他们期待着任何形式的暗示。群体期待暗示,是因为他们需要暗示”。
“群体中个人智力泯灭的步骤
第一阶段:自我意识模糊;
第二阶段: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第三阶段:判断力与逻辑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趋同一致;
第四阶段: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反噬。”
当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太久,思维、观念、理念渐渐被同化,同时,懒于思考,那么,一个人的脑子就“消失”了,他所表达出来的都是环境所传递给他的东西,而他就“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