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访海游岭头

重访海游岭头

作者: 无忧侠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22:02 被阅读0次

    昨日,和几位也被役情憋坏的驴友一起,从城北村爬坡,经茅篷,往沙柳方向重寻海游岭头的老路廊,但不得。

    相隔30多年,记忆已模糊。那条石子山路还有影子在的,靠沙柳方向的坡平坦一点,靠海游方向的坡更陡一点。路廊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

    挨着庙有三间土屋,走出一位老人,说那个路廊是土木结构,早已倒掉拆了。你们站的院子,就是当年老路廊的地方。

    站在路边和路廊旧址合了一个影,记忆象倒在干糙地面的水一样蔓延开去…

    初中考到广润中学读书(我们不习惯叫三中),初一初二年级时,海游岭下的隧道还没打通,要爬海游岭头去学校,每周往返一次。周六背着作业和几只空罐头瓶回家,周日则背着写好的作业,五斤米和几罐咸菜回学校,两边坡路哪段轻松一点,哪段会喘气,都一清二楚。

    那时,这条山路是沙柳通往海游的交通要道。

    行人多半认识,不是乡上的,就是附近村里,都会远远的打招呼。除了海游岭头,两侧坡道半路上还各有一个路廊,供大家歇脚。头脑活络的小贩,在路廊里摆摊。岭头的路廊还开了一家小店,糕点,糖果,甘蔗,草糊冻,玲琅满目,夏天还有汽水和棒冰,每次路过,馋虫总被勾出来。为鼓励小孩自己爬岭头,大人们也乐意买个茶水、糕点给你当奖励,不过绝大人部分只能眼巴巴地看看小店里的零食。

    有次,跟着乡中学当老师的叔叔他们,翻山越岭,到海游电影院看包场《少林寺》,回来时,大家兴奋评论电影的精彩镜头,一边走山路一边模仿起剧中动作或台词,齐唱“少林,少林”,欢声笑语间,山路都不那么累了。

    我们乡里有几个在广润读书,相互都知道一点,上下届的,但那时男女生彼此不说话的。一开始,女生少,我一个人不敢走,不远不近地跟着他们高年级的走山路。

    记得初一第一学期结束,被子比较脏了,大冬天不会拆洗,当时又没有通电话,不知怎么办。看到墙角老妈送我上学留的扁担,我想都没想,就一头被子一头书包挑着回家。

    爬坡时,担着被子比较吃力,尤其是从海游回沙柳的坡更陡一些,没到半山腰,我已歇了好几歇。这时,我隐约看到后面山路走来一位高一级的男同学,住我家不远,有点不好意思让他看到我挑担象个农民的样子,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劲,挑着担一口气爬到岭头,硬是没让他赶上看到。

    初中时,阿姨和姨丈刚结婚,姨丈偶尔会在我们面前吹个牛,说自己之前常有人给他介绍对象,有个邻村的姑娘他已见过一面,姑娘对他有意思,他自己不喜欢。

    有次,去海游赶市,走山路时发现那个姑娘走在前面,那个姑娘估计也看到他了,故意爬不动,走得很慢。怎么办?他故意歇在半山腰的路廊看别人打牌,装作很感兴趣看了半个多小时,才继续赶路,自然避开了那个姑娘。

    后来和老妈聊天,说那时农村人家多兄弟姊妹,为什么我家里只有兄妹俩。

    她说:本来在你哥前面还有一个男孩,七个月夭折了,当时她还住在前王老家,你爸还在部队里。

    怀你大哥时,可能吃了什么不当的东西,预产期远没有到,就见红了,接生婆也很为难。大晚上的没有办法,奶奶把她安排躺在在竹椅上,包好头,盖好被,喊了四个力壮的叔伯亲戚,连夜抬着她翻过海游岭头,到最近的三门县医院看医生。那时老家还是宁海属地,白天只有两趟班车,晚上步行去宁海更远。

    老妈说,那次在山路上,抬她的人歇了好几次,她也痛了一夜,到海游时天都蒙蒙亮了。最后大人保住小孩没了,这一次搞怕了,有了你哥和你,再也不想多要孩子了。

    老妈当时在沙柳旅馆、饭店、商店都工作过,她说,因为海游岭头的阻隔,沙柳街反而更兴旺,于宁海城里它是偏远乡镇,于海游城里又是交通不便,沙柳的旅馆,饭店,商店生意都不错,她在任时,还负责造了一幢新供销大楼,一到集市,这里不亚于海游城里热闹,时不时还有大型的物资交流会。

    后来,大概87年前后,海游岭下第一个隧道打通了,里面还没装修,我们读书几个,就开始大着胆子结伴摸黑着走,一直到它通车,我们享受隧道带来的便捷,再也不愿回到爬海游岭头的费时费力,海游岭头也因此被完全冷落了。

    现在,海游岭下又有了更便捷的将军山隧道,比第一个隧道路径更短,爬坡更少,交通越来越快捷了。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却开始怀念那时爬海游岭头费时费力的慢,及与它有关的各种人和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访海游岭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ei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