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已经变为现实。
建国初期毛爷爷倡导“电灯电话,楼上楼下”。那时的电话都是有线电话,被老百姓称为“顺风耳”。当时除了单位,个人是很少有电话的,除非是高级干部。我小时候记得大队有一部电话,应该是最原始的吧,连拨号转盘都没有,拨号前先用电话的发电装置“哗哗”地摇几下,然后通过总机转接,才能接通对方。总之,打一个电话也是很麻烦的事。
听父亲讲当时这电话并非老百姓的必需品,所以“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个理念,始终停留在口号上,老百姓对此并不在意。到了我中学时代,那时电话的初装费为将近3000元,谁家有一部电话,说明人家有面子、有关系,更重要的还是身份的象征。
我们村里在80年代中期只有一部电话,主人是县城某局的副局长,在我们这里买的地皮建的房子。那时经常有在外求学、打工的、工作的村民打电话给他让他转接自己的家人,他总是不厌其烦、乐此不疲的代劳。
到了后来,电话初装费越来越低,甚至于装宽带免费送,毛爷爷倡导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已经成为现实。随着手机的普及,有线电话也慢慢地消失了,如今座机电话可能只有机关单位还有留存。
80年代末出现了BP机,一个小小的数字寻呼机就要一千多元,许多百姓还是望而生畏。我买的第一个寻呼机是摩托罗拉火凤凰,那时省吃俭用存了三个月工资才买到手,确实让我肉痛了一段时间。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朋友的一段话:你觉得戴上寻呼机很神气?错上加错!这是一个小特务啊!不管你在和恋人谈情说爱也好,或者深更半夜也罢,领导一个传呼,你就得乖乖地赶过去!
这个寻呼机没有流行多久,大概不到五年,就被铺天盖地的手机广告所淹没。
后来出现了一万多元的“大哥大”,我始终没有看到过“大哥大”的尊荣,就在电影或电视上看到过几次。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电话费是双向计费,那时候有手机的人很少,可能只有南方的老板们才用的起。
紧跟着有了小灵通,小灵通刚出现时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电话资费和固话是一样的。然而这个小灵通信号很差,当时被戏称为“三喂一操”,正在打电话,忽然信号断了,“喂,喂?喂!操!信号又没了!”
因为信号不好,这个小灵通也很短命,不到两年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进入90年代,国内手机市场被国外品牌“霸屏”: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当时拥有手机的人非富即贵,谁在大街上拿着手机打电话,路人纷纷施以艳羡的注目礼。
那时手机就是一个通讯工具,我拥有的第一部手机诺基亚5110连中文短信都不支持,现在很少有人发短信了吧?都被社交软件微信、qq替代了。后来有传闻说手机以后会变成可视电话,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假如你正在卫生间蹲马桶,领导来了电话,你接还是不接?现在听起来成了笑话,可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当今微信就可以实现可视电话!
后来有人说手机以后不要钱了,会白送给用户。那时候我想这怎么可能?最便宜也要1000元以上,人家凭什么免费送给你?然而如今这已经成为现实,到处都是预存话费送手机,甚至于装宽带送手机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我也曾预存话费领过一部手机,反正每月电话费都要消费,白送一台手机,何乐而不为?
科技改变生活,今年国内几个大城市将陆续开通5G业务,以后还会不会有6G、10G?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