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曹文轩在提及阅读时,曾说过一句话“世间最优雅的姿态,就是阅读,无论静坐,还是侧卧,它都是最美的姿态。因为这样的人,通常都会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书卷气”。
幼年懵懂无知,咿咿呀呀地学着父母吟唱诗词,不能体会其中韵味,长大以后,方能细细品尝。每每拾起一卷诗词,总能被文中的字词带到一幅由诗人所构造的山水画中。
如今虽无法将它们句句朗诵于口中,但那幼时埋于左心房的种子在成长的历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将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具有了“书卷气”。
不知是命里注定,还是兴趣所致,在阅读的道路上,只影陪行,默契的与书结下不解的情缘。自己在大学期间加入文学社,一群有趣的灵魂相撞,香樟树下彼此分享属于自己的阅读情怀。
十八岁,寒窗十二载的苦读生涯告一段落,抛开了繁重的学业压力,在苏州度过了一个慢节奏的暑假时光。记得,那天的天气和今天一样好,阳光静洒于地面。慵懒的我静坐在爷爷的书房品读着民国时期的人物传记,一品香茗一手书卷,自己俨然成了一个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的王。
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站与身前,演绎着他们传奇的过往,当尘封百年之久的历史重演时,而作为观赏者的我,时而狂笑、时而叹息、时而掩面、时而顿足。
我为那人称“半世潇洒半世僧”的李叔同感到惊赏,世间竟有如此随性之人;我为“乱世奇才 国学硕儒”的王国维感到惋惜,《人间词话》学问三境界也只有他这种人可以那么有诗意的提出,对于国学的热爱超乎众人,但不知为何却投湖自尽;我为“光艳中交舞着变”的林徽因感到钦佩,面对建筑宗师、浪漫才子与哲学大师的爱情时,沉着淡定,尽显诗意,成就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民国一代才女,与夫携手共创建筑史学碑;我为“德学具隆”的国学大师——胡适之而膜拜,年幼阅读《天演论》便涌现出救亡图存的报国思想,平生共获35个荣誉博士学位,致力《文学改良刍议》倡议白话文运动;我为“教授的教授”——陈寅恪的教学精神感到尊敬且称赞,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双目失明著“史诗”,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百万文字的著述。
华夏文化五千载,古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有习总书记语: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是惬意的,也是恰意的,偶尔的生活随笔,纪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法言语的心情用一个个美丽精致的文字于以代替。
阅读还可以净化人内心的媚俗,淬炼人的精神面貌与言行举止,给予读者一片新的天地。书本是一扇与窗,未拾起之前你是世界的,拾起过后,世界便独属于你一人。或许它并没有那么大的魔力使你瞬间超脱自我,但它总能在那么不经意间使你领悟一叶一菩提的真谛。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刘向说的一句关于读书的个人见解,但是只有亲身感受过这种滋味方能领悟。三国吴地因不识字而被人们耻笑的吕蒙受孙权指点,回营便精心阅读起史书,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饱读史书的吕蒙能与之共计军政大策,鲁肃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
阅读是不在乎于获得,而在乎于阅读时身心的体验,气质与涵养的升华。与此同时,当你接触到了不同学者的思考方式和不同学科逻辑的内在差异后,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思考问题时也将是多点面、大范围,且具严密的逻辑性。
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在大量阅读了西方书籍后,方才知晓世界之大。于是林则徐大力呼吁国人应通过多阅读国外书籍、了解异国思想才能解放自己固有的思想,了解世界。我们之所以要了解世界,就是为了对这个世界心存敬畏,就是为了告诉自己,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存在。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见思想迂腐、眼光狭隘的国人时,弃医从文,就是打算用文字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拓宽民众的视野。
关于阅读,是没有界定的。素雅清新的散文、侠情肝胆的小说、柔情似水的诗歌、飘逸浪漫的词曲……总有那么一种文字会流入你的心间使觉得安然。
现实如山,阅读浪漫如云,放缓匆乱的步伐、安抚急躁的心灵、拾起尘封已久的书籍,在阅读中品味百态人生,在阅读中优雅的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