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自我边界》时,看到一段话:“通过边界将令人感到不堪重负的问题,逐一分解之后就成了我之外,而不是我之内的问题,这不是我有问题,只是这些问题缠在我身上。这让我和问题之间拉开了距离,我不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左右我,我现在可以拉开我和问题的距离,我有权利决定这么做。”
这让我想到了联想到叙事疗法里的“外化问题”,当把问题单独拿出来看的话,问题和我有了距离,我仍然是那个我,有问题的是那个问题。
上一周我一直处于半失眠状态,因为安排了过于忙碌的学习而感到时间的不够用,我一直在纠结拉扯,在那个学习上放更多的时间,这让我在学习中总无法静下心来,这种纠结和焦虑导致了我的失眠。
如果按照书上所说的,我不是问题,只是问题缠在了我身上,我要和问题拉开距离。
分解问题:既然是学习时间分配出了问题,拿就把学习时间分配一下,学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给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多少是多少,经过一个时间的摸索,在细化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匹配。有了这个大概模型出来,这个缠绕我的问题,终于让我拉开了距离。
事后结果:和问题拉开距离以后,我的半失眠状态结束,美美睡了两个完整觉以后,眼睛干涩疼得症状消失了。我也分清学习中的轻重缓急,这让我加快完善学习计划。
和问题拉开距离,和“外化”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问题是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这时候反倒不是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那个人。这样想想是不是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