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学前夕的新华书店

开学前夕的新华书店

作者: 言希yanxi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2:34 被阅读0次

    雨收了起来,从窗外望出去,仍是青灰色的阴沉。上海连落了两个礼拜的雨,其实当中有一、两日放晴,但被郁闷的情绪无情抹去。不落雨,便欣慰,出太阳,要尖叫。这天气也改了人们的脾性。

    这是“算计”好的出行。前几天查阅了天气预报,看到自己休息的日子里有一日阴天,便把去新华书店的出行定在了午后,想着还可以骑骑车。

    在培训机构工作,和大多数人的周末岔开。大前天半日晴朗,我连嫉妒的时间都没有。

    周二午后,街面空荡荡,这个世界正在低头专注,而我肆意荡起踏板,像是从它的背面狡黠溜走,但这份可笑的幸灾乐祸很快在新华书店内消失无影。

    上周末傍晚到书店挑书那会,这个地方像死寂的荒屋,店员低头发呆,一两个顾客慢悠悠踱着步。而今天,焦急的脚步,含混的对谈,孩子的尖声,来来回回摆动在耳旁。叠得齐齐整整的教辅书打上了蜡般光彩亮丽,它们不再是睡美人,被一双双手掀开、摆弄后,赋予了生命,不远处“嘀,嘀”的扫描声绽放了她们生命的黄金期,我听见了收银柜弹出,钱币的呤叮声唤来了时光感,如同这家书店。

    这曾是老闵行第二家新华书店,也有人说是一号路上的新华书店关了开过来的。在我记忆里,它是为闵中学子存在的,喂养了学生的焦虑,同时抚平了他们的青春沟壑——迷茫和无聊。这曾是一栋两层平楼,长长的匾额——“新华书店”从老远处便能望见(现在被5号线空中站点遮蔽成遗忘的盲区)。整整两层的书,从外头的玻璃窗清晰可辨。对着大门的是一处旋转而上的楼梯,宽敞大气,让人想起电影中那些洋房里的楼梯,上好的扶手漆色,黑白水磨石斑点的地砖,配着金属感的防滑线。小的时候老是喜欢从一楼跑到二楼,再从二楼跑向一楼,慢慢了解了各类区域,懵懂地知道什么样的书在哪个方向,这是小时候最早的导航概念。现在啊,成了多年前流行过一阵的二楼书店,空中楼阁,但它无法比肩那些死去的二楼书店,因为空中楼阁安放了学生的致胜法宝,魔幻的是,一旦致胜了,法宝变成废纸。楼阁的另一边还有点书香气,有上海译文和译林,不过它们组合成了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名著是好,但只是文学的一角,雅风十足容易浇灭普通人的文学趣味,宏大叙事和深奥隐喻遮掩了小众文学的多姿。转角堆放了装帧粗糙的“名著”,那些出版社从没出过活人,还特别喜欢篡改原文,为了付梓时无需太多纸张,也为了投其所好。

    这是一个蜷缩着的教辅书店,只有在开学前回光返照一点。我上楼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工作人员有些多,走来走去,看上去无所事事。我无法专注挑书,时不时瞟向一些大人,有的面带焦急地从一本本书前掠过,然后锁定在某本书,突兀停顿,上身前倾,摩挲半晌;有的一只眼紧盯手机,另一只眼扫向林林总总的书,嘴里念叨着无可奈何的碎语,望向他处,求救他人,得到一句“这本教辅只能网上买得到。”有的拖家带口,仪式般地为开学做足准备,翻翻书,评头论足,挑挑书,说尽了寄语,手上拿着熟食,腋下夹着他们童年也备受折磨的练习册。

    我抚摸着这些光滑的封面,打开,熟悉的东西一点点挪着步靠近我。我也曾是那些在我不远处一起相约来挑书,顺便喝一口奶茶的女学生,怀揣着一种极为真切的虚假的希冀,用崭新的教辅书填满对未来的朦胧企求。我不讨厌做教辅书,甚至我还能感受到一种快感——学习的成就感和重复快感,对学习热情的倦怠源自无法克服的考试综合症。在密苏里的日子里,Cam直白告诉我她惧怕考试,每周都要去心理医生报道,因此她只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付诸平日作业,以求高分,平衡大考可能会产生的失常低分。目光回到手下的教辅书,千变万幻的题目,实际不离其宗,而这些千禧年的学生迈着和我们同样的步子,走在一年又一年的教辅阶梯上,像练习生一样,为了最后大舞台的pick,没有太多的余留,依旧是一种标准和评价。

    我细细地挑选工作需要的教辅书,身边的人像被切入了快镜头,来来往往如鬼魅般。待我走向收银台,时针滑向了“5”,仍有一些大人独身上楼,有的围在了收银台前,抱怨购置教辅书太过仓促,老师提醒太晚等等。看他们脸孔泛着岁月的酱色,肢体语言被某种紧急任务拉着发条,我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养精蓄锐,又是一场漫途。

    在这漫途上,新华书店只是个地标,他们会赶赴更多需要开卷动笔的地方,无论最后的pick之战怎样,新华书店里的绝大多数资源会不断贬值,直到论斤买卖的下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学前夕的新华书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hq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