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师言师语
人间自有温情在

人间自有温情在

作者: 氤氲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6:44 被阅读256次
    人间自有温情在

    时至大寒,我的心却暖暖的。

    今天收到曹公奇老师给我寄来的荣誉证书,证书上赫然写着:刘爱红老师被陕西省教育厅与人社厅批准授牌成立的曹公奇名师工作室,吸纳为第四批成员。这标志着我已经成为曹公奇老师的正式入门弟子,激动得我真想深深吸口气,对着蓝天白云大喊一声:“师父——”

    这声“师父”的背后可是有一个曲折的故事的呢。那时的师父,对我来说只是个让我崇拜却遥不可及的全国优秀语文名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简书上看到曹老师的文章,被文章的高度和深度,大气和从容深深吸引,于是我就加了关注,每次拜读文章,都会留下只言片语。有空我还会把那些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文字拿过来一遍一遍地读。有一次,我读了曹老师的《 阅读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文章中我了解到,曹老师带领自己工作室的成员,由不断地阅读到不断地写作,成员们在专业发展的路上不断地成长起来。我不禁心生羡慕,我要是能得到曹老师的指点该有多好啊!那个时候,我正在准备一节省级观摩课,真想咨询咨询曹老师我选的《背影》一课,怎么才能上出新意。

    可是当我看到这些文字时,我胆怯了:曹公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宝鸡市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任职于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宝鸡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中语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和宝鸡文理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多家杂志“封面人物”。

    下面的文字不用看了,因为越看心里越打颤:有这么多头衔的名师,人家会理睬我这样一个常鳞凡介?况且,我们只是素未谋面的远隔千里的陌生人。因为忙着设计课,这个念头也就搁置了。

    等观摩课结束,这个念头又跑出来,揪住我不放。唉,算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免得将来留有遗憾,我鼓起勇气给曹老师发了一个简信:曹老师您好!仰慕已久!我是个刚刚起步的语文老师。我想咨询曹老师······哼哧,那边飞过来一个消息:我的微信······啊哈,当时的那份激动呀,真是没谁了。我把微信号恭恭敬敬地先抄下来,唯恐出差错,就那几个数字核对了一遍又一遍,仿佛我要存一大笔毛爷爷,唯恐把钱打到了别人的账户上。就这样,我开始了跟曹老师的微信交流。曹老师又把我拉进了曹公奇语文名师工作室二群,我有了拜读名师们专业作品,学习提升的机会。

    2018年11月份,我参加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大赛,设计的题目是《昆明的雨》。设计好后,我想请曹老师帮我指导一下。当时犹豫再三:人家曹老师是名师,哪有时间来给你看稿子呀?当我鼓起勇气把稿子发过去,曹老师立刻给我回复:我晚上回复你。到了晚上九点,曹老师把稿子发了过来,我打开一看,真是又惊又喜:每一个教学环节,曹老师都用红色给我提出建议,并做出修改。曹老师说我的“设计理念”这一块写的太空泛了,其实,说真的,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当时写的时候,我去百度查了查,有的这样写,有的那样写,我就拣其中一个来模仿了。无奈,第二天我又硬着头皮向曹老师求救,曹老师很耐心很具体地给我写了几条:设计理念,就是你设计这一课教学的一些理论依据,可以根据课标、教材要求;也可以根据某些教育理论;还可以根据课标对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我茅塞顿开,怪不得百度上说法不一,原来是有这么多道道呢。为这个教学设计,曹老师给我是三次建议,三次改稿。

    2018年11月14日,曹老师在《教师报》上发表了《阅读教学的四重境界》,11月20日,我在曹老师的简书上读到了这篇文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篇文章让我史无前例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原来我就是曹老师笔下那个只知道教教材的老师。阅读的贫乏让我的视野狭窄的可怜。我不断的反思自己:这些年我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以后我又该怎样去教语文?走上讲台20年的我,此刻不禁迷惘了。我想:“我要是能成为曹老师工作室的成员该多好啊。曹老师要是能收我为徒多好啊。”可我转念一想:拉倒吧,这怎么可能呢?你不过是个外省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语文老师罢了,也不看看曹老师工作室的哪个不是大咖?况且,与曹老师也只是网络交流,人家还不知你是谁呢?此时的我有两个灵魂,一个让我压制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另一个则不断的问我:你到底是想和以前一样糊里糊涂地走到退休,还是想看到成长后一个全新的自己?积极争取吧,不要让明天的自己后悔当初的决定。

    于是,趁着一次和曹老师讨论《阅读教学的四重境界》的感受的机会,大胆表示了想拜师的想法。果不出所料,曹老师告诉我说:“我的工作室成员,省厅要求是省内的,所以,没有外省的。”然后又安慰我说,“我们就是网上的师徒,也是正式的。”并且亲手题名赠送了我两本书:《阅读教学教什么》《本真语文》。从那以后,我就今天“师父”明天“师傅”地喊着。

    人间自有温情在

    12月17日,我把《昆明的雨》的教学设计的定稿发给师父过目,我再一次表白我想拜师。没想到,师父把工作室的章程和制度发给我,让我按要求提出申请。我高兴地像个孩子,一蹦三尺高:“我师父就是曹老师了耶!”

    与此同时,我也读完了《本真语文》,我深深感觉到,我以前的教学设计都是在涂脂抹粉,为了设计而设计,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单薄。内心波涛汹涌,《洗净铅华见本真——读本真语文有感》就这样从心底喷涌而出。我发给师父过目,师父说,文章要讲究学术规范,对于引文,最好列出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注释是如何插入的,就凭着自己的感觉,自认为很聪明地把注解分开插在每个段落的中间,这种滑稽的文面编排估计一般人也想象不出来。不知师父当时看了是怎样的感觉,反正不一会,师父就发话过来:我看内容可以了,现在主要是格式问题。一、编排好文面,美观清爽。二、注释全部放在文后,统一标号加注。三、按照我上次给你的文面编排。隔着手机屏幕,隔着千山万水,我分明感受到了师父严肃的表情。天底下想要认师父的徒弟还有比我更笨的吗?因为我根本不会插入尾注。

    为了告诉我怎么做,师父特地给我发一个截图过来,并告诉我具体步骤:引用——插入尾注。并让我在题目下面写上学校、姓名,文后写上联系方式。晚上我照师父说的,捣鼓到11:30。第二天,一大早就给师父发了过去。师父这回什么也没说,我心里想,谢天谢地,这回终于大功告成了。等到11:30的时候,收到师父两个微信版本,我正纳闷,师父怎么连发两次呢?看到师父的话我直接汗颜:这是我改的两个版本,你存电脑中吧。我打开一看,一个是论文标注的规范版,一个是普通版。接着,师父又把这篇文章发给了《教师报》。

    人间自有温情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何尝不是师父的写照?以前拜读工作室成员文章,看到也有人写师父如何面对面悉心指导自己,我煞是羡慕,可人家毕竟是面对面啊?我这个网络上的陌生人,师父能给我三言两语的点拨我就很满足了,可事实正如师父所言:“我们就是网络上的师徒,也是正式的。”真的,师父对我的指导与耐心又能比面对面的指导少多少呢?

    记得工作室的姐妹有一次写关于“师父”和“师傅”到底该称呼哪一个?我又何尝没有这样的纠结?刚开始没弄清这两种称呼的含义时,我是随便称呼哪一个。后来,我很认真地查了词典,原来,师傅,在古代是徒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人的尊称;师父,则亦师亦父。师父对我,不仅仅指导我的专业知识,对我的细心教诲,又何尝不是如父亲般的搀扶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师父告诉我,我是他第一个外省的弟子。是啊,师父为什么要对我那么悉心指导?我想,师父年轻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但是,现在,师父正带领工作室一批又一批成员奋斗在中国语文的路上,谁又能否认师父是在为中国的语文,中国的语文教育积极寻求更适合我们孩子的教育方法呢?

    人间自有温情在

    新年1月20日,农历大寒时节。曹公奇名师工作室第四届年会在宝鸡市相家庄中学隆重召开。因为学期末事务繁忙,也因为路途遥远,我没有能参加现场会,深感遗憾。师父在会其间,就把我的荣誉证书发了过来,那份温暖,立即在我的周围慢慢晕染,暖了一池的冰水,暖了一冬的寒风。

    人间自有温情在。师父,是素未谋面的你,暖了一个语文人的整个冬天;你在语文这块土地上的默默耕耘,不辞劳苦,也必将让千千万万的孩子在语文的花园温暖绽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自有温情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h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