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作者: 百合奶茶 | 来源:发表于2021-05-01 08:02 被阅读0次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大家都知道什么事美,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之教诲。顺应万物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些当成是依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用哲学的语言来总结这一章内容叫“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很多事物都是有正有反,有黑又白,两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万事万物实际上在相对立中才能形成运动变化发展,这是事物稳定的普遍规律。

    第二章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第一:感恩打击蔑视我们的人,感恩生活给与的挫折

    看《大秦赋》,秦始皇嬴政在赵国做质子的时候,申越先生对他有一番教诲的话:“你可不要被现下的处境,迷惑了意志,你是何人?你是赢姓男儿,是秦国王位的继承人,甚至是将来天下的王,你说学而何用?你今日所遭受的苦难,是你这一生的财富,你今日所遭受的凌辱,是你一生意志的起点,你必须要懂得秦国是如何强大的,你才能懂得,如何使秦国继续强大,成为一个王者需要志向、胸怀……你要知道天下之大,你的志向要延伸到天的尽头,你要知道这万民之众,你的胸怀要包涵这千万的生灵,这就是王者,是秦国的王,是天下的王”。道德经七十八章一句话叫“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作为王者就要受到常人无法承受的屈辱垢骂,国家有灾有难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想成为王必须有这样的历练,我们平凡人实际上一生也都会遇到蔑视打击我们的人,生活中遇到各种挫折,该用何种心态去面对?在经历了期间的打击,抱怨,郁闷之后,应该将此升华:这些苦难跨过去了,你可以忍受别人无法忍受之事,你后面就会在这方面的意志比别人强,这些最终会是我们的财富。

    第二:我们经常关注的是目标:我想要什么;其实也应该反思:我不能做什么

    在人生的大事件中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需要想明白的,不然最后觉得这一生竟然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想要房子车子,权利地位,一直为此追逐,实际上还应该给自己列个单子,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犯法的事情,损人不利已的事情,如果没有想明白那些事不能做,很可能往往在做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会误入歧途。

    从小的方面说,一段时间想在一个方向想有所突破,除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之外,也要知道在哪些方面应该不做事,不多事。人的精力有限,不能让那么多繁杂的东西,把自己全部填满,不能瞎折腾,一个时间段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或者什么都想要,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任何要允许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存在

    黑格尔哲学的思维方式是:正—反—合。要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这是最智慧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日常人际关系处理,沟通过程中,不能只坚守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要倾听对方的观点,站在对方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此或许你就会觉得他的观点也没错,其实没有对错,往往只是立场不同,人都是在一定的立场表达观点的。所以与人沟通,陈述事实,保持尊重,明确沟通目的,表达善意,对事不对人,给与建设性意见,保持谦卑,不卑不亢。尽量先理解别人,如此别人也才愿意去理解你。

    第四:量变到质变

    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看不见,但是人的气质在,你真的有这样的涵养之后,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积累的过程往往需要忍受寂寞,没有光环,但只要在正确的路上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不放弃,终究会有质的改变,这毕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ka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