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牧之秋:见不到范蠡,我很惆怅

杜牧之秋:见不到范蠡,我很惆怅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1-30 15:39 被阅读0次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杜牧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他在宣州做太守的时候,有一天去开元寺,寺里面有一个水阁,他就站在水阁之上,题了这么一首诗。

    可能没有美人相伴,杜牧的心中充满了惆怅。一开篇就感慨:这六朝的文物都消失了,放眼望去,只有衰草连天。然而云淡风轻,大概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吧。那种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慨叹,杜牧绣口一吐,就定下了全篇的基调。

    遥望远处山色,鸟去鸟来里,有自然的变迁,时空的流逝,但又有一点亘古不变的味道。再听水声中,人歌人哭,喧哗声响,这是非常有涵盖力的一句:歌与哭涵盖了人的一生,悲欢相续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其实曹雪芹是写这个主题的高手,你看《红楼梦》中的情节衔接,总是悲剧连着喜剧,但又是那么平淡的口吻,乍一看,平平淡淡,这就是生活。细细思之,又有一点极恐的味道。

    跳过第三句写景,这首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联:惆怅无日见范蠡!

    诗人的情感一般都是含蓄的,这是我们古典诗歌的传统风格。然而,杜牧这句话背后是那样的直露和强烈,为什么不见范蠡,就惆怅呢?

    其实,在范蠡面前惆怅的绝不是只有杜牧一个人。范蠡是中国文人的理想,他走出了一个经典的人生范式——功成身退。

    范蠡在年轻的时候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在辅佐勾践成为一代霸主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功成之后,他激流勇退,携带西施,泛舟于江南一带,遨游于72峰之间,多次经商成为豪富,又多次散尽家财,最后定居在陶地,自称陶朱公。

    范蠡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如此精彩。他拿得起,放得下。既有拼搏的奋发,又有躺平的悠闲。辅佐君主,他帮君主成就霸业。退而经商,他能成为首富。不要江山要美人,他携西施泛舟江海间。这样的人生,谁不羡慕?

    杜牧想要的就是这种人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的这种人生理想,是有先后关系在里面的,达则兼济天下排第一位,是必须到的终点,穷则独善其身是不得已的选择。

    身退的前提是功成,功不成,只好走三条路:

    第一条,像屈原、杜甫。一条路走到天黑,固执地不肯放下忧国忧民的心。这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让人敬服。

    第二条,像陶渊明,孟浩然。黯然归隐,悠闲安适。归去之后,他们也找到了心的方向。自然,安妥了他们的心灵。人类世界的一切功名,一切纷纷扰扰,在自然界面前都不值一提。

    第三条,像苏东坡、曾巩。一生饱受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煎熬。想入世,屡遭挫折。想出世,心有不甘。于是只能在出与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仕与隐的完美结合。

    当然还有第四条路,这条路走起来又艰难又快活。那是柳永和杜牧选择的路。

    何以解忧?唯有青楼。杜牧的人生,离不开香艳绯闻,在温柔乡里,他甘之若饴。看来,他对范蠡的羡慕里,恐怕也有无法得到西施这样美人的失落吧?

    这条路快活,男人们都理解。太能逃避精神压力了,肉欲的欢快转化成精神的麻木。就这么一生一世,那就让这一刻的放纵成为永恒吧。

    为什么又说这条路也艰难呢?因为主流世界不认可。主流世界中,认为这是一条向下走的路,是堕落的、不上进的、是不入流的。当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就好像跳进了黄河中,再想清洁自己,就很难了。事实上,这个世界最干净的地方不一定是在朝堂之上,说不定,一转身,会在妓女的纯洁心灵中。


    亲爱的朋友,我是热爱红楼热爱诗词的春风,若有缘相聚,邀您一路同行:

    点下面蓝色链接成为春风旗下会员:

    春风会员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79bb6d1c

    自主开通后我会接到通知,主动打赏返还200贝。如果贝不够,简信我,赠您180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牧之秋:见不到范蠡,我很惆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kd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