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识田校长是通过读田校长的《格物致知》,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基于想要孩子读南开。
经常听说,老重庆人心中都一个南开情怀。我十分的不解,也懒于去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路过书店,看见醒目的地方就罗列着这本书,还有一排大字介绍——南开校长写给青少年的人生课。看了一眼后就放下了,但是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直到几天后得知孩子可能有机会读南开,突然想要了解南开的精神,于是迫不及待的跑到书店,买下这本《格物致知》。
一、对孩子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的校训,百度上查了一下,南开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南开的校训这样的与众不同,它像一根有吸引力的魔绳,拉着我越发想要去了解南开。书中得知南开人一直谨遵校训,以“公能”立校,通过“大格局、小教育”将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们。众多的南开学子,在国字危难之际,弃笔从戎;在国家需要时,义无反顾。这些历史画面层层叠加,丰富,厚重而深刻。南开的教育,并不是要把学生都改变成听话的孩子,田校长在书中说道:“我们不会扼杀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南开的教育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教育,是一种引领学生发现个体内里力量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将自发目标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并把这种自觉转化为贯之始终的行为习惯教育。
多么好的南开呀!这不正是每一位当父母的人最喜欢的学校吗?学校不仅是授业、解惑的地方,更多的是传道。传正确的理念,不用桎梏的方式去让孩子成为一个考试机器。都说南开的孩子后劲很足,我想应该是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自发的产生的一种内躯力吧!
二、对自己
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并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回想一下,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处事方式联想到自己如果处在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自己会如何去处理? 这不就是格物致知吗?大喜!虽然自己认知有限,但是能有这样的习惯也是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书中有一个细节感受很深,就是南开每年为老师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基本功大赛,既着眼于40分钟内的才华毕现,也着眼于一遍遍磨课过程中的“蚌病成珠”;定期举行名师讲堂,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引领、示范课展示;教师沙龙则让青年教师跳出课堂,在美食、摄影、阅读、品鉴中增长见识,扩展视野;每周固定的教研组活动,是南开教研文化的铁律,一周甚至一个学期的教学规划在这里形成。汇聚、民主、自由、创造,谈笑风声常有,面红耳赤也时有发生,青年教师可旁观也可当局,这种群策群力的教研制度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种护航。
因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作好团队经营,南开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有自己内涵和文化的团队。南开对青年老师的培养让人觉得这个团队的核心为整个团队赋能的同时,考虑得也十分的周全。那们我又该如何去为我的团队赋能?或许教育的本质和南开的方式能够给我些许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