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成见的;我们特别容易相信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果,而且研究中对观察样本的收集也不足。
2、有这样一个描述,这个孩子非常腼腆,少言寡语,很乐于助人,却对这个他人或者这个现实世界没有兴趣。他谦恭有礼,做事井井有条,中规中矩,注重细节。 那么请问,这个孩子更可能从事哪种职业,是图书管理员还是一个农民?
3、很对人会这样判断,因为他的个性与典型的图书管理员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更可能从事图书管理员。
但是,事实上,在美国,农民与图书管理员的比例超过20:1,也就是说,由于农民数量很多,所以即便是“谦恭有礼,做事井井有条”的人,也常常只能成为坐在拖拉机上的农民。
4、所以,人们常把相似度当成一种简单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经验法则)来作艰难的判断。而对这种启发性手段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其预测带有成见(系统性失误)。
5、再比如指定的一篇英语课文,有两个任务。
1)请思考字母K。2)请问字母K是更多地出现在单词的首字母还是第三个字母位置上?
玩拼字游戏的人都知道,想起某个字母开头的单词要比想起它在第三个字母位置上的单词容易得多。
因此,尽管出现在第三个字母血置上的频率更高,但是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肯定会夸大所有字母出现在单词南字母位置上的频率。
6、对经验法则的依赖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对的成见。
7、社会科学家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人性,认为大多数关于人类特有行为的讨论都应以此为背景,这一观点几乎从未受到质疑。
关于人性,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家广泛接纳了两种观点。第一,人大体都是理性的,其想法通常也是合理的。第二,恐惧、喜爱和憎恨这样的情感能够为人们失去理智的大部分情形作出解释。
8、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上述观点,却是对这两种观点的挑战。我们记录下正常人思考时出现的系统性失误,认为这些失误是由认知机制的构造造成的,并非由情感引起的思想腐化导致的。
9、可得性法则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事人们记得很清楚,而有的却被遗忘了。人们是根据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容易程度来估测事情的重要程度的,而这往往也与媒体报道的广泛程度有关,常被提到的话题就在脑中变得鲜活,而其他的则会慢慢被遗忘。
10、也就是说,媒体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人们脑中存在的信息不谋而合,所以专制政体对独立媒体施压的现象也不是偶然的了。因为重大事件和名人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媒体能借此煽动狂潮也就见怪不怪了。比如,迈克尔杰克逊死后的几周里,电视台几乎未报到别的事。相反,媒体对那些带有批评性的,不能引起公众兴趣、掀不起大波澜的事往往很少报道,比如日趋下滑的教育标准,以及医疗资源的过剩等等。
11、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受系统性误差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