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空头”的另一面:普通人怕通胀还是通缩

“大空头”的另一面:普通人怕通胀还是通缩

作者: 笔冢客 | 来源:发表于2022-01-28 16:09 被阅读0次

    在次贷危机10周年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章,说的是大而不倒这件事如何在华尔街发生的。当年有部电影叫《大空头》也说得是这次危机,但更多是直指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视角,但历史总是留下对宏大篇章、舞台中央主角的记录,哪怕那些投行是始作俑者,华尔街精英的盲目和不克制对危机推波助澜,但分析这段历史都是在分析他们。

    今天说普通人受通胀和通缩哪个影响更大,我认为是通缩。通胀的时候劳动力价格也上涨,当然跟不上资产价格增速,但是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劳动换取的收入增加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购入大量资产的。就好比过去这些年很多工厂招工的薪酬增加、蓝领工人买车的越来越多,虽然通胀带来物价变化,不过我们国家物价控制还是比较稳定,所以普通生活需求的购买力是增长的,大家可以回想从十几年前一个月一两千块,到现在算上通胀+收入增长相抵之后生活是改善的。

    通缩的情况下,资产是会贬值,同时劳动力也会贬值,而我们大家依赖的就业收入随之降低,这种打击是最直接的,这时候无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什么大宗商品、房地产咱都不用管,你的收入大幅降低是马上会反映到生活中的。

    所以我们从底线的思维,普通人更需要的是兜底,我们总是抬眼望着星辰,其实脚下的河流才是生活,讨论通胀与通缩与否用宏观的视角太粗糙了。比如双减冲击下教培行业一下子影响几百万人就业,而且这是学历总体上较高的群体,注意是一夜之间,没有任何缓冲余地,能做到新东方那样平静处理的凤毛麟角,而且也解决不了员工的问题。这背后有多少从业者的家庭面临生存、还贷款、抚养孩子的压力;于此同时2021年大学毕业生九百多万,2022年预计过千万,这些人的就业和谋生,都是一个个的人的生活命运。

    普通人视角下的危机

    次贷危机的核心就是信用危机,绝大多数的金融危机总会很快传导到信用这一环节,如果信用守住了基本上没事,例如更早发生的对冲基金狙击港元,最终就是信用的胜利。但2008年次贷危机给中国市场的最大警醒是信用自己先崩塌导致后续的一系列扩散。

    次贷最先崩塌的是普通购房人的信用,随着房贷还款违约,贷款机构发起对贷款人的诉讼、处置房产拍卖,当时大量的无家可归的人成为第一波去华尔街扎帐篷抗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占领华尔街”。

    “欠债还钱”是朴素的道理和市场规则,但是这其中许多因房贷破产的人本来是贷不到款的,银行就不该给他们发放贷款,因为部分申请者不具备贷款审批的资质。比如收入低甚至没有稳定的收入,信用记录不好,或者背负的贷款明显超出其负担。

    在电影《大空头》里有个片段很有意思,去调查住房抵押贷款的基金大佬发现一个脱衣舞女连银行流水都没有(她的工作主要是收现金),都能办下浮动利率贷款,而且她不知道过几个月这种贷款优惠利率期结束后,利息将大幅上涨然后她会负担不起。于是这个大佬就好心地劝这个舞女要注意并问她贷了多少,结果舞女一边跳舞一边脱口而出:我还有三套公寓。

    房贷这事如何搞到这个地步,最初没有那么多人能拿到贷款,但是华尔街发现把住房抵押的贷款打包成资产包债券出售,有抵押物、债券收益率也高,这是个好生意。到这一步还是没问题,因为房贷比较克制,能贷款的人违约率较低,这时候是优质客户为主。接下来这个债券卖得越来越好,但是没有那么多优质房贷来作为底层产品,就没有足够的债券可卖。于是投行想了办法,把更多次级贷款(信用评级差,利息浮动高,但是审批门槛低)也打包加入了抵押债券中,然后同样的,这些债券通过担保和设置的专门保险(如果债券违约,保险公司来赔付)就进入了资本市场,而且由于这类房贷利息高,提高了债券的收益率。

    这就好比拿好酒和劣酒掺和在一块卖,还能卖高价,然后这酒的保险也被证券化在投行之间互相买卖,价格一路攀升。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这种产品又继续推动更多人可以买房,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人是存在极大违约风险的,属于恶性循环。

    以下这些名词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都介绍过,华尔街的这些创造不需要去特别搞明白,就是上面说的那些资产交易而已。

    资产担保债券 ABS

    住房抵押贷款债券 MBS

    担保债务凭证 CDO

    信用违约互换CDS

    这样持续的积累,就导致美国的债市在欠债不还的一头上堆积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候好比一架天平,另一头能正常还债、正常利率的贷款还款人数量少不足以支撑整个债权的信用了,因此打包在一起的次级债、优质债一块崩了。房地产市场上不是没有优质的还款人,而是被一块拖下水。

    我国的买房人

    虽然我们没有美国在金融上的花样那么多,尤其是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衍生品交易方面非常克制,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仍然多少包含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人买了超出他们还款能力的房子。

    仍然是普通人怕通缩这个概念,通胀的大背景+资金流入房地产=房价稳定或者上涨,这时候银行拿到的抵押品房子价值是足以覆盖房贷的,毕竟买房人还有30~50%首付。但是通缩周期,尤其是特别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的时候,房价的波动会让银行警惕风险。

    而且通缩周期,失业和收入降低的影响面更大,眼下很多人应该有感受,原本收入还可以的人因为收入大幅降低,而不得不降低支出,而固定的还贷是没法降低的,这就看大家能撑多久。同时失业的人们去跑滴滴、送外卖的开始增多,这又是降维去跟原本的小哥们抢工作。这些就是通缩过程中普通人劳动力贬值带来的影响。

    社会好比一个整体,通缩周期意味着这个整体收入减少,支出不得不随之减少,然后大家更内卷,基本生活负担已经越来越重。在通胀的时候,大多数普通人不满的是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贫富分化,有的人有几套房子、有各种投资都在增值,他们凭什么比我们有钱的多,而且赚钱还快?在通缩的时候,普通人是直接承受巨大压力的,而不是你会对谁不满的问题。

    通胀阶段属于“非理性繁荣”,但是通缩是不管你理性与否的衰退,大家显然更不想要的是衰退,而不是理性与否的判断,所以普通人更不要期望崩盘,你可能看到有钱人赔了上百万似乎让人挺爽,说这是对不道德的惩罚(在道德层面评判是大家习惯思维,将财富等同于不道德),但那时候普通人生存养家会成问题。历史上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的老照片,一大堆人在排队找工作、领救济,其实基本上都是在经济通缩周期中拍摄的。

    并不能割裂地看待通胀和通缩,它们是周期的两种阶段,在通胀的繁荣中克制但不去浇灭繁荣的火焰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我国一方面去杠杆、降负债,一方面又连续降低LPR,给经济和房地产一定的流动性,不要硬着陆。

    普通人承受的压力在繁荣中主要是跟其他人的差距,这令人不舒服,在通缩中可是实打实的吃饭问题、养孩子的问题。你今天看教培的人失业了,感觉交配行业收入高本来就不公平,其实你没想过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因失业支出将骤减,它们的支出就是其他人的收入,其他行业同理。所以在眼下这个洗脑舆论蔓延的阶段,普通人更改保持独立思考,不要被带沟里去,教培行业没了是可以减少课外辅导,但是公立学校里能给每个孩子的教育和关注、引导是有限的,公立模式决定了你爱来不来,把教培干掉了不让大家内卷,但是并没有解决未来大家孩子发展空间、就业机会的问题;今天鼓励你生孩子,把教培干掉是措施之一,但你生多了只是宏观上的韭菜多了,有没有改善具体你的家庭的处境呢?

    说多了,就此打住。

    更多专栏文章欢迎留言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空头”的另一面:普通人怕通胀还是通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lt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