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闻其名便有种平凡之中透出的儒雅高贵。这个球状的小香囊,远看再平常不过,如同家中装饰用的小铜球,就像大街上一位穿着朴素、相貌平平的女士,而近看时,那位女士便摇身一变,美若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年前的它,皮肤光洁如玉,而今虽经岁月磨炼,在灯光的照射下依然呈古铜色,如杨贵妃一般,娇美却刚强。千年后,她容颜依旧。香囊上的条条纹路构成了一朵朵葡萄花,纹理鲜明,似乎连雄蕊上的花粉都能看的一清二楚。花间,几只蜂鸟穿梭着,有的停留于花上,似乎正在吸食花蜜,有些不停地绕着花疾速飞行,一展舞姿……
美好的东西不会凭空出现,越是美丽便越是需要制作者投之相应的心血。
尽管奉旨为皇妃制作随身饰品的匠人定时万里挑一的“俗世奇人”,技术举国上下无人能及,一开始定也是无从下手。如此轻薄的银片,仿佛稍一用力便要碎了是的,如何制得精美?既是皇妃之物,本应制得华丽,但银本性朴实,吾怎生奈何?
一块银被雕碎了,便换一块;又碎了,那就再来一块……渐渐的,匠人们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香囊渐渐成型,纹理也越来越精美,墙角被磨得已经钝了的刻刀早已不计其数,堆成了一座小山。
无数个夜晚,他们在在微弱的烛光下精雕细琢,家人无数次的呼唤也不能让他们停下。有时,为了雕刻出一个鸟喙,他们聚在一起,几个人细细地使着刻刀,剩下两个人注目凝神,会笔墨三千,思考如何使纹理更加生动。七八天过去了,可能仅仅进展甚微。面对人们的质疑,他们选择继续手上的工作,心无旁骛,不顾流言蜚语。
数年,也许是数十年过后,这件传世珍宝终于出世。
此香囊,诚集古代工匠之大智。
初二(4)
韩天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