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月十六烤杂病

正月十六烤杂病

作者: 儒雅2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3:18 被阅读33次

烤杂病

正月十六烤杂病,是我们冀南老家一带的风俗。

这天晚上,老娘们小媳妇总是跑前跑后,从家里拿来葱叶子、蒜辫子、扫帚疙瘩等杂物,到过道口或街头点起一堆篝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走出家门,大家围着篝火有说有笑。说烤火能去除杂病,哪疼烤哪,一烤就好。一年无病无灾,全家老幼身心安康,吃嘛嘛香。

烤杂病,起源何时,已无法考究,询问过许多街坊邻居的老人,他们都说打小时就有,看来时间已很久远了。传说,从前天地之间天管地,地靠天,大地发生灾情,如旱灾、水灾、火灾都是天意所致,无可阻挡。

在明朝年间,我们家乡一带按照天意要发生火灾,玉帝派出火官下凡执行放火。该火官心底慈善,不忍心烧死众多乡亲,可又不能违背天命,否则自身难保,于是便打扮成一算卦先生,掐着指头对这里人说:“这一带将疾病蔓延,你们都快逃命去吧。”众乡亲跪地磕头不起,请求他破灾,他便说正月十六晚上,家家必须在门前点起一堆大火,否则大难临头。

这一天晚上冀南一带大火冲天,玉帝见到大火熊熊,便收回火官。此后,每年正月十六,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点起大火,以纪念这个善良的火官。同时,也是为了防病免灾,这就是烤杂病的传说由来。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正月十六,是女儿回娘家串亲日子,正值晚上烤杂病。她们边烤火边念经似的:“前燎燎,后燎燎,出门拾个大元宝;烤烤头,不发愁;烤烤手,金子银子样样有;烤烤肚,辈辈富;烤烤腰,步步高;烤烤脚,走路好;烤烤眼,看得远;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背,活百岁。

有的妇女从家里拿来黏窝子,是一种用黍子面和大枣混合做成的面食,在火中烤焦后香气扑鼻,便一一分给大人小孩,说吃了不牙疼,又说吃了治百病,是真是假没人追问,但都津津有味地品尝着。

大家烤火之后,还要去村外麦田踏麦根,一伙娘们边走边念:“正月灵,二月灵,正月十六神最灵;天灵灵,地灵灵,踏踏麦根不脚疼”。有些人烤火后,去转井,上砖窑,嘴里念着:“转转井,不腿疼;上上窑,不生痨”。有的病人还去十字街路口扔钱卖病,把烤完的余火送出村外,意为把灾气送的远远的避邪,村里人把这叫“送蝎子蚰蜒”。

这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这种迷信已成为风俗,流传至今,它蕴育着老百姓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做善事者的一种感恩,一种崇敬,一种纪念。

河北省鸡泽县委宣传部  李建军

相关文章

  • 【家乡故事】正月十六烤杂病

    正月十六月儿明, 男女老少烤杂病。 烤烤脚,百病消, 烤烤腚,一年四季不得病。 …… 正月十六家乡有“烤杂病”的习...

  • 正月十六烤杂病

    烤杂病 正月十六烤杂病,是我们冀南老家一带的风俗。 这天晚上,老娘们小媳妇总是跑前跑后,从家里拿来葱叶子、蒜辫子、...

  • 充满爱和祝福的夜空

    在我们家乡正月十六晚上要放烟花和烤柏灵火(烤去杂病,烤去邪气)的意思吧 我除了喜欢过大年三十,就是期待正月十六晚上...

  • 馆陶故乡的往事一一正月十六烤百病

    御河边的明月,北河湾的风,正月十六烤百病,旺旺的篝火分外红。在对于故乡的回忆中,兒时的正月十六烤百病,...

  • 正月十六烤百病

    “烤百病”,又叫“烤百灵”,是自明清起就流行在北方的一个民间年俗,在京津冀以及山东等农村地区广为流传。 ...

  • 老天爷抵抗力太差了2

    十五烟花十六霾 昏昏一日未晴开 假如今晚烤杂病 只怕明天雾又来

  • 想起正月十六烤百病(散文)

    提起正月十六烤百病,大多数零零后的孩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烤百病是早年间的一个民间习俗,随着时间的跨越及人们...

  • 正月十六,乡下人的过法

    我们这里,正月十五没有灯展,正月十六却有放灯花和烤百病的习俗。所谓的灯花,就是集上买回的一包包小红腊儿。 每年的这...

  • 绚烂之后的平静#90(11)-51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完元宵也就意味着年过完了。十六早上烤完“杂病”,人们又要精神抖擞的去过未知的一年。 大...

  • “遛百病”民俗的渊源与流变

    沧州自古就有“正月十六遛百病”的民俗,每年正月十六这天,一家人扶老携幼,逛街过桥,嬉戏游玩,祈求百病全消,谓之“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月十六烤杂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py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