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文学散文故乡童年
想起正月十六烤百病(散文)

想起正月十六烤百病(散文)

作者: 时光风景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7:39 被阅读33次

            提起正月十六烤百病,大多数零零后的孩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烤百病是早年间的一个民间习俗,随着时间的跨越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一习俗慢慢地消失了。

            “烤百病”,又叫“烤百灵”,是自明清起就流行在北方的一个民间年俗,在京津冀以及山东等农村地区广为流传。烤百病在正月十六晚上进行,通过燃树枝、烂柴等烤火形式,寄予“烤火祛病,家道兴旺”。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记忆中的春节,人们习惯称初一为大年,十五为小年。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称谓,以及元宵节放花,观灯、猜灯谜,那是以后才知道的。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但年意未消,于是正月十六再烤一烤,去去百病,再完成最后一道仪式来为春节划上一个句号。据说,正月十六烤火能治百病。老人烤一烤,延年益寿,小孩烤一烤,百病不生。正月里孩子吃多了不消化,或有谁患个头疼脑热的,老人就说,快十六了,烤烤百病就好了。所以那时人们不但重视还很信。这一天天刚一擦黑,人们就三五成群地拥出村口,有一家一家的,大都由妈妈领着,有孩子们自愿组群的,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常年有腰疼腿疼病,也想烤一烤取个吉利,拄着拐棍晃晃悠悠的跟在孩子们后面。

            烤百病是有讲究的,有的地区烧家里的旧笤帚、旧蓖子、旧篓子,也表示辞旧迎新。而在我们这一带要烧现捡拾的野外烂柴,枯树枝,枯草叶,按照这一规矩燃火烤病才灵。在村里柴禾垛抱柴火点火,那叫放火,不灵。而且必须是现捡拾的柴火,提前准备的也不行。因此,那时孩子们大都在十六下午到地里转一圈,看看哪里枯枝败叶多,先做到心中有数。等黄昏到了预先看好的地方,就省事多了,薅草的薅草,捡柴的捡柴,找树枝的找树枝,这时天完全黑了,先从软柴点起,随着火越燃越旺,就开始烤了。孩子们围着火堆又笑又跳又叫,火苗一窜一窜的映红了大人及孩子们的脸,火越旺笑声越响亮。当时有一句顺口溜记得是这样说的:

            正月十六烤百灵,烤烤手手不冷,烤烤脚脚不冻,烤烤腰腰不疼,烤烤全身不得病。

            孩子们一边念着顺口溜,一边伸手蹬脚扭腰身,大一点的孩子则在火堆上跳来跳去,还有的小小子褪下裤子烤屁股,孰不知那地方烤不得,远了不起作用,近了烤得灼疼灼疼的,小孩赶紧把裤子提起来,引来一阵大笑。

            好一幅热闹的烤火场面。

          这时,十六的月亮冉冉升起,放野望去,到处是一堆堆燃烧的火苗,在火苗的温暖下,月光也显得温柔许多。烤完一堆火后,大人们都回去了,孩子们蜂拥着向别处的火堆跑去,顺便再捡拾些柴火。那时人们很喜欢有外来成员加入自己的烤火群,人多又好玩又热闹,一晚上有时能烤十几堆火,烤的越多表示越吉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不知从何时起,这一习俗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或许是人们思想观念得以改变,正月十六烤火制百病的说法,没有太多的科学根据,在尊重传统的民俗基础上,一些陋习应该取缔、摒弃。或许是人们防患、环保意识加强,因为野外点火容易引起火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尤其是北方干旱少雨雾霾严重的今天,野外烤火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不管怎样讲,早年间人民群众通过“烤百病”,祈求年景好,无病无灾,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吧。不管怎样讲,那流传了千百余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俗文化,以及那欢乐的烤火场面也是值得一代人回忆的。

    想起正月十六烤百病(散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起正月十六烤百病(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z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