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网络社交那些事儿。
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络社交。
现代人与人交往,很多是都从线上开始的。
但缺少了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误会。我就经历了这么一次。
记得那是有书五天培训课要结束的时候,我主动加了同在一个班上的臧城同学的微信。因为班长刚发出让大家报名21天进阶课的通知,我犹豫要不要报名,就找到当时在班上表现比较突出的两个同学,想问问他们的意见。臧城也是其中一个。
另外一名Jess同学通过了我,还有几名同学主动加了我,各自讨论了一些他们的想法,我也因此坚定了要报名的信念。
臧城也加了我,但没有立刻回复我,等到他犹疑地发出一句,“你好,我就担心这钱白交了。”那时候,我已经决定报名了。所以,我告诉了他我的想法,对这个班的理解,几大段发过去,没想到就石沉大海了。
等到他再次回复我,已经是第二天下午5点,他说还在担心课程是否物有所值,担心之后的投稿渠道是否畅通。这些问题我已经想通了,很有表达欲望,但嫌打字太慢,所以我就开始发语音。
发出了那种令人生畏的语音方阵,一大片发过去,我终于感觉自己说清楚了,心满意足地等待他的回复。
结果又是石沉大海。。。。
我当时沉浸在对课程的憧憬中,也没太在意他的反应。到了晚上9点,他说他也报名了,希望物有所值。我很开心,感觉以后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赶紧跟她聊了几句关于写作的想法。
我们互相称赞对方在五天课程中的文章,加深了对彼此的印象。约定之后的课程要多交流,相互监督。
我是本着多交朋友,找到写作中的伙伴一起抱团前进的想法与大家交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
然而第三天一早,臧城给我发来长长的信息,告诉我一开始我主动加他的时候,他还以为我是个托儿。后来跟我交流了,才发现我是真心交朋友的。所以他想了又想,决定专门发一条信息,对之前的误会向我道歉。
我当时看到这条消息,感觉很惊讶,没想到我之前的主动,竟然让别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而他这么坦诚地告之他对我的误解,还主动道歉,让我觉得有趣又好笑。
我回复她说特别理解他的感受,如果换成是我,我也可能把自己当成托儿。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之常情,我非常理解。
随着误会解开,我们之间的聊天变得顺畅很多。在后来21天的训练营中,相互支持打气,一起走完了后面的学习。
这段小插曲我一直记忆犹新。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人与人之间是有防备的,最初的交往试探需要循序渐进,一开始过分热情会让人产生防备,反而不利于顺畅交往。
但我也更加坚信自己的人生信念,那就是我用真心待人,最终一定能赢得别人的真心。过程可能有些曲折,但是结果一定会让人满意。
关于我的那些写作小伙伴们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明天继续聊吧!
欢迎大家在我的留言区评论点赞。
明天见咯!(。・ω・。)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