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读书分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 明辉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12-13 14:09 被阅读0次

上一篇讲到曾国藩在带兵期间,一共往家里寄了两次钱。实际上,曾氏在咸丰八年之后(也就是他复出之后),迅速的富了起来,主要表现在住房的改善上。

那当时是什么样的住房呢?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当时建了一个“大夫第”当时在整个湖南省,规模也是数一数二。它总建筑面积达十三万平方米,光天井就有二十四个。整个建筑分成三大部分,一字排开,绵延将近一公里长。远处看去,这座“大夫第”殿阁重重,犹如王宫帝府。

有些湖南老乡“讥之……以为似庙宇”。

除了规模宏大之外,这个“大夫第”用料也十分讲究。通体都是以珍贵的楠木、樟木、梨木建成,石料全部是花岗岩,那些七八米高的柱子居然都是用一块块完整的花岗岩凿成,耗资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曾国荃的这座“大夫第”之外,曾氏家族在湘乡还陆续修起了许多宅第,比如曾国潢所修的“修善堂”和“万宜堂”。这些宅第,与老屋“白玉堂”“黄金堂”一起,后来被人总称为曾氏“十堂”。湘乡曾氏的宅第,此时完全是大地主的规模了。

哪里来这么多钱盖房子呢?这全都是曾国荃奉献。

我们来看看曾国荃的情况。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三弟,小的时候,曾国藩就认为曾国荃以后有出息。

曾国荃科考之路并不顺利,所以最后从军。

曾国藩和曾国荃性格差异很大。

曾国藩性格很内向,谨慎而持重;曾国荃却非常外向,胆子大性子急,做事大手大脚。曾国藩在金钱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曾国荃却很贪财。

在咸丰八年前,有一次曾国荃外出打仗赚了点小财,大概几百两,他寄回家里,给支持家里事情的二哥写信,还满带着自责,说自己所作所为不是很干净。言语中都敬畏这曾国藩,这也侧面说明曾国藩比较清廉。

曾国藩知道这事,还指责了曾国荃。

可是,咸丰八年后(他复出后),发生了转换。他对弟弟的要求没有那么严了。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复出前,是一个特别刚正不阿,不顾他人利益,一意孤行的人,与当时的清政府的环境格格不入,也处处受限制被掣肘。

他当时组建湘军采用的“高薪养廉”政策,也同样要求除此外,不得有其他收入,而且他也很少提拔下属,向朝廷邀功也都非常谨慎。

复出后,他反思以前他不敢随便提拔人,也不敢大手花钱,所以人们都不愿意追随他。

现在他也不在拘束下属胆子大的赚些勇猛之财,他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他这一态度也反应在他家里了。但是他给曾国荃写了一封信:还是叮嘱他取财有度。规则范围内的可以捞。

人啊,在强大的事实面前,总是要退一步 才能不被折弯。

他给弟弟的这封信,就等同于同意他弟弟捞钱,而曾国荃又是一个爱财之人。那么家族经济条件的改变也是理所当然。

当时的军队现状。

每次打仗后,士兵都可以进城抢一把,这也是他们主要的收入。

这则不成文的方法,也让曾国藩背上骂名。

他弟弟曾国荃在带领军队攻克太平军都城一战中,一战成名。成名的原因是他纵容下属进城烧杀抢掠。被称为“老饕”。

事实是否真如此一般呢?

通过史料分析,曾国荃同治三年辞职回家后,他的所有家产,不过三万两白银。我们知道,在回家以前,他做了六年高级将领。湘军高级将领每年的合法收入是五千四百两,那么六年收入就三万二千四百两。而他这次回家所置家业,也不过三万两银子左右。这和他的合法收入大体相仿。

当然,可能还有对史料比较熟悉的读者会说,曾国荃后来的家产达到一百万,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在带兵六年之后,曾国荃后来再次出山,当过数任巡抚,还做过七年的两江总督。清代的总督,每年光陋规收入就有十多万两,所以他做巡抚总督期间,正常收入也会有一百多万。

综上

曾国荃虽然放纵部下抢掠,但自己在天京之劫中的收获并不是特别巨大。

曾国荃和曾国藩相比,当然很贪财,但是他的贪财程度,并没有超过湘军将领的平均水平。

平心而论,曾国荃毕竟是曾国藩的弟弟,也以“读书人”自居,如果说他贪婪到不顾名节,丧心病狂,那是不可想象的。

那为什么曾国荃还会被传爆富呢?这完全是因为他个人做事太过张扬,不入花800两黄金,只为买几张信纸。当时京城全部哗然。如此高调也难免小人背后撺掇使坏。

所以曾国荃攻下天京后,人们都说:“世谓其既克江宁,洪杨军中镃货尽为所有。”

朝廷因此对他很不满意,迫使他不得不辞职回家。

这样看来,曾氏比起很多人来说并不贪,而是一种对当时现状的妥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uhqdtx.html